湖南的印刷企业总量曾经发展到3800多家(不含打字复印业,下同),经过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和前两年全国性的清理、整顿、压缩,保留了2242家。其中,书刊印刷企业170家(含国家级定点企业13家、省级定点企业28家)、专门从事包装装璜印刷的110家。目前,这些企业都面临着谋生存、求发展的严峻考验。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湖南的印刷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想当年,全省有书刊、包装印刷能力的企业不过五六十家,企业总数也不过300来家。与全国兄弟省市相比还是落后的省份。现在,不但企业总数不少,而且在书刊、包装装璜印刷方面,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印刷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全国争得了一席之地。特别是近两年来,一部分印刷企业正在向数字信息网络化进军,设备技术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面对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有的与经济实力强的企业联合办厂;;有的组织集团公司;一些小型印刷企业正在商量筹建联合实体,以便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等等。这些,代表着湖南印刷业的发展趋势,令人感到欣慰。
但是,印刷企业仍然过多过滥,业务严重不足,而且布局很不合理。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印刷厂越多,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印刷厂越少,邵阳地区的印刷业占全省总量的1/6,长沙地区占1/5。技术设备落后的多,先进的少,就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仍处于铅与火的时代,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纯粹是作坊式的手工操作。有一个地区共48家企业,只有3家是胶印。技术设备先进与落后并存的情况还会维持一段时间。经营状况不理想的多,良好的少,国营企业已不再风光,除新华厂以外,不少国营企业或倒闭、或租赁、或转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办的合资、民营和集体企业;不少企业发不出工资,一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益阳地区有50%的印刷厂因无事可做而关门;邵阳地区新宁县原有14家印刷厂,清理整顿时压缩到7家,目前有3家自行停办,3家停产,只有一家还在维持生产。这种状况的企业在入世后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下去,确实令人担忧。
印刷企业的大量淘汰,从减少总量的角度出发,自然是件好事。但对这些企业本身而言,不能不承认是一个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老化、历史包袱较重、资金短缺、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也有经营管理不善,体制改革不到位,受到先进技术冲击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前二十年的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投资过多过滥。少数国营企业和一些后起的合资、集体、民营企业为什么经营状况良好?主要是技术改造早、改革改制比较彻底、经营机制灵活、设备先进、产品质量可靠。特别是一些合资、民营企业,没有历史负担,经营手段灵活,与国营企业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印刷企业的发展出路在于进一步压缩总量,提高企业质量,在上档次,有规模上作文章。目前,印刷企业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社会需求,现代技术设备十分先进,生产能量很大,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再保留那些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确实没有必要,倒不如让这些厂自行停办或者转行。与其让100家落后企业以低质烂价的手段去争夺现代印刷企业的资源,不如集中资源去扶植和发展一家现代化企业。为此,我们设想:
一、支持和扶植先进企业按照28字方针健康发展。对于新办企业没有一定规模、档次的一律不要审批,杜绝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对于技术设备陈旧落后的企业让其自然淘汰,如果难以淘汰的要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并在政策、产品质量标准上予以限制。
二、争取政府对印刷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巧立名目的各种摊派太多,向印刷企业伸手的多,关心印刷企业困难的少,如此等等,企业不堪重负。
三、维护合理的印刷工价,提高企业效益。印刷厂本是加工企业,利润已经很低,但目前滥价情况严重,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一方面要说服印刷企业维护行业利益,不要为了抢业务自已滥价;另一方面要向政府和有关方面呼吁,不要无止境地压低工价,最好能争取制定最低工价。例如书刊印刷工价每印张已经压低到0.16元,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这样下去势必导致以次充好,产品质量下降,于印刷厂、客户和消费者都不利。
四、支援边远落后地区印刷企业的发展。印刷业是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湘西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印刷业的发展应与湘西开发同步,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盲目发展。我们认为,湘西地广人稀,印刷企业的设置,不应求数量而应求质量,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不上则已,要上就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否则,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准备先扶植一两个小厂,协助他们更新设备,组织先进企业免费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在搞好一两个厂之后,再在全地区推开。
以上情况和意见,仅作为开发西部地区的借鉴,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