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创刊于1951年,是联合报系的旗舰,也是台湾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报纸。1987年,联合报系成立了自己的彩色印刷公司。联合报在竞争激烈的台湾报业始终屹立不倒,自然要归于创办人王惕吾“正派办报”的思想,同时,不可否认的是,e化的印刷团队是联合报每天准时送达读者手上最实际的保证。
准备工作
台湾报业很早就开始应用计算机自动组版和折手功能,联合报系开始整个报社工作数字化、资讯化的时间也非常早。
印务的e化,首先要有编务的e化来保证。联合报系用了好几年的时间让每个编辑都接受在线改稿、下题、核题、发排,为印务e化打下了基础。在管理方面,ERP的引入也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程,3年前开始做前期的调研,到今年年底,ERP的30多个模块会在联合报系全部上线。设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的自动化都成熟了,CTP才可以顺畅地发挥作用,从广告的组版到现在,整个准备过程,联合报系大概走过了10年的时间。
自动拼排与数字传版
联合报系印务e化的内容,可以分为自动拼版与数字传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打样项目3个部分。
联合报系的总部在台北,林口、台中、高雄各有分部,印刷系统也按此做了相应设置。联合报系所有作业在台北总部完成以后,经过印刷公司制版厂,通过一套传版设备传到林口、台中、高雄。所有地方版面的编辑工作都是在总部完成,然后经过传版由各地的印刷机印刷出来。
联合报系在北美、欧洲、东南亚都有分支机构,主要新闻由台北提供并完成编版,然后通过全球网络传达到各个分社,由各社加上地方的新闻与广告后全版输出。
计算机直接制版
联合报系的台北总部有6台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直接制版的作业流程为:编辑部完成新闻内容,广告客户和广告组版部门完成广告系统的内容,然后,印务部制版厂经过全页对开组大版传版系统管控中心将这些内容传送到林口厂、台中厂、高雄厂,再由CTP把印版做出来。这其中联合报系有CTP作业系统管控中心,还有一个数字打样系统。除了CTP之外,联合报系还有一些传统的底片输出机。
联合报系计算机直接制版项目的进度描述。2001年11月到2002年2月,是对整个方案的效益评估和设备评比。第一阶段在台北引进第一条生产线,采购安装。6月上线作业,到8月节约了劳动力7人。9月开始第二阶段,每厂各引进2条生产线,2003年2月上线作业,到6月,4厂再精简了共15人。紧接着就是第三阶段,全省引进20条生产线,到10月全部上线作业,到年底又精简了43人。
数字打样
联合报系数码打样的作业流程,台北和各外厂之间可以做到远程打样。联合报系目前所用的数码打样设备是Epson 10600型。台北总社及下面分厂共有12部。表2描述的是联合报系数码打样项目的进度。2001年10月15日~11月2日立项。第一阶段是在台北总社安装了4部,之后裁员8人。第二阶段是2003年7月,3个外厂共安装了7部,台北总社同步更换了Epson 10600机型。
联合报系在数码打样上的投资,第一阶段大约是268万元新台币(约65万元人民币),第二阶段约是527万元新台币(约127万元人民币)。
印务e化的效益
通过引进计算机直接制版项目,联合报系在以下3个方面有明显收益:第一就是节省人力,降低成本。第二是提高了制版效率。CTP的高速度让印刷环节把时间更多地节省下来,让给了编辑,现在联合报系的印刷厂最后一块新闻交版到开印的时间差为15~20分钟。第三是提高品质。直接制版减少了制版中的误差,改善了印刷中套印的准确性,提高了品质。
数码打样带来的首先是经济效益,每年联合报系印刷部门因此减少支出约1353万新台币(约326万元人民币)。另外,过去每个厂晒版的品质都不一样,现在数字打样提高了印版一致性,各厂印刷的质量也趋于一致。此外,联合报系能有更多的机会和余地去接受一些像海报、书刊等报纸之外的印件。不管是计算机制版还是数字打样,都让联合报系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承接其他类型的活件,提升了设备的附加价值。
由于近年来受到其他媒体的冲击,台湾报业的广告收入严重下滑,艰难的世道下,联合报系这样大手笔投资e化印务是难得的远见。台湾报纸印刷业的同仁在印务e化上所做的努力,希望能成为内地同行的借鉴。
信息来源:科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