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国民经济在快车道上疾驰的时候,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的考验,给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8%,比上年同期加快8.2个百分点,为GDP同比增长9.9%立下汗马功劳。4月中旬以来,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旅游业遭到重创,民航、铁路、公路客运量急剧下降,宾馆、餐饮、商业等第三产业明显受损。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对确保今年国民经济增长凸显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债投资是近年来我国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保证,今年我国将发行14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这对今年投资增长无疑是有力的保证。当前,保持投资力度不减首先是要加快已经确定的重大工程的建设进度,如继续抓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加快大型电力项目特别是今年新开工的30个大型电源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加强对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支持,抓紧组织实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等项目,保障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工程质量。
外商投资的强劲增势是近年我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继去年我国创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全球第一的纪录后,一季度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双双同比增长超过50%。虽然一季度的形势喜人,但近来,在非典疫情的影响下,一些省市的招商引资和有关企业与外界的商务往来开始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密切注意当前变化的新动向,另一方面要通过努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力保全年外商投资不出现大的波动。
非典疫情也为当前的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卫生体系特别是应急体系的缺陷,而公共经费不足是限制其发展的原因之一。据卫生部统计,尽管10多年来政府对卫生投入的绝对数在增加,但在整个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却是逐年下降。2000年中国卫生费用占GDP的5.3%,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5%的下限。其中来自政府预算和社会的部分占卫生总费用的39.4%,而这一比例在高收入国家是71%。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国务院明确提出,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要优先安排非典防治工作急需的项目。在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设立非典救治基金的同时,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全国公共卫生组织指挥体系,完善疾病监测、信息网络和实验室鉴别诊断网络,提高控制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为加快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决定在去年投入专项资金8亿元的基础上,今年追加安排21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并要求东部地区安排自有财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年内基本建成全国省、市(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在抗击非典以来已安排专项投资15.5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投资8亿余元,以加快防治非典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对于这些投资,各地应专款专用,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面对非典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首先要头脑冷静,及时掌握和判断其对国民经济的各种影响。同时要坚定信心,踏实工作,力保全年投资增势不减,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朱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