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一直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在拥有众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则更是如此。在农民人均收入中,西部地区的农民纯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52%。西部大开发的成败,最为关键的不是大中城市的发展,而是西部农村有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西部农民能不能真正富裕起来。那么,现在西部农业的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现象一:西部农民人均收入较低
农业是西部地区的主导产业。但长期以来粗放而分散的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西部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中,西部农业占64.6%,远高于东部的37%,但在全国的农业总产值中,西部仅占19.5%,而东部为45.7%;在土地投入上,西部的耕地产出系数仅为0.62,而东部为1.42。
据统计,2000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63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306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6%和21.8%;城乡居民人均占有粮食363公斤,农民人均销售粮食170公斤,二者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00年的统计看,西部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甚至高出东部10省市6个百分点。这样一组数字更说明问题:在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占28.5%,东部沿海10省市农民的劳务收入占46.5%,西部农民的劳务收入只占19.2%。
这种东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上的差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不再单纯地体现在耕作模式和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已经逐渐地演变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差距。除了区位、资源、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因素对差距的影响之外,更多地还体现在西部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市场开拓意识、产品创新意识上的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农民问题其实就是中西部问题,在东南沿海一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好的地区,基本上不存在农民问题。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好的地区,仍然是诸如山东、浙江、广东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不是传统农业占统治地位的农业大省。要解决西部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当务之急是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当特别注重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努力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不存在农民问题是因为那里的很多企业就是农民办的,表现为大量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而且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适合最初的人员素质。这些企业的兴办,不仅转移和安排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有了雄厚的经济势力后,他们再反馈农业,进而把农业部门也改造为现代农业。
现象二:西部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
经济结构不合理现象在西部地区尤其突出,主要表现为区域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单一、低水平重复严重等。
经济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一些西部地区没有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优势产业。如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夏季较为凉爽,适宜果树、蔬菜、花卉的生长发育;由于西部的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其水果、蔬菜、花卉与国内其他产区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都有较强的价格优势,有利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经济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初级农产品多,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少。尤其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少,过于强调产量、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以陕西苹果为例,据专家考证,陕西是我国最适合种植苹果的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的近千万果农在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下,已经栽植苹果40多万公顷,年产4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0%。但前几年也曾出现苹果太多卖不出去的现象,而且陕西苹果主要占据的还是国内市场。要占领国际市场,关键是能不能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苹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陕西苹果在国际市场上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义平:西部在根据自然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必须考虑销路,面向市场,把当地的自然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西部的乡镇企业如果重走东部的外延扩张之路,肯定也会遇到市场问题。所以特色农业一定要和市场对接。而且农业也可以引进外资,西部地区完全可以组织一批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既面向东部,也面向国际,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促进西部农业的发展。农业还是大有可为的,人民还是想吃放心瓜果蔬菜的。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更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搞好结构调整,走出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益的项目上。
现象三:农业保险跟不上
一方面是农村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提高,而在一些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发展,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西部地区,农民们又遇到了新问题: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不时威胁着农业的发展进程。据重庆市救灾办公室提供的资料,1997年、1998年,洪涝、干旱、水土流失等灾害给重庆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93.2亿元。同时,随着农业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大批种植、养殖大户、专业户、产业化公司等。由于资金、技术投入大,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使得农民或业主在发展项目时顾虑重重。于是农民们开始呼唤农业保险,就像城里人为家庭财产投保一样给自己的土地、鱼塘投保。据统计,1999年农业保险额仅占参保总额的2%。
李义平:目前我国农业尤其是西部农业非常脆弱,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等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根本经不起大的自然灾害,农业保险是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可以保护农业在大的风险中不至于垮掉。而现阶段农业保险无利可赚是保险部门不愿开展农业保险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创新农业保险体制,将农业保险业务从现行的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按农业保险的自身特点来运作。西部地区应以政策性保险(由国家负担保险费)为主,东部地区应以市场性保险(由农户自己负担保险费)为主。
现象四:农产品加工业尚未形成规模
在一些西部地区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小作坊企业。例如在甘肃武威市一个叫做黄羊镇的小镇上,面粉加工厂就有48家,而这些面粉厂的车间不过是些土坯房子的农家小院,仅312国道公路两旁一溜排开的大小面粉厂竟有近20家。如果不是门头高悬“银宇、“银海、“银峰等面粉厂的大招牌,谁会想到这些冷冷清清的小院竟是一家家企业。
李义平:西部农业的发展,要改变单纯提供低价原料的状况,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即用现代化方式把企业与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产业。中国农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着力推进技术创新、融资创新和组织创新。既要继续依靠“游击队”,又要组建一批“正规军,在继续强化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发展各种形式的市场中介组织的同时,着力培育一批抗风险能力强的农业企业或农业公司,运用包括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在内的现代生产要素,尽快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