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办厂,你们的木头卖不出去。”
当斯道拉恩索集团(以下简称斯道)中国区总裁宋望球撂下这句狠话时,谈判桌对面的广西方面人士对双方的合作真的有点意兴阑珊了。
这是双方合资的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北海项目)谈判拉锯战中的一个插曲。广西方面与斯道就此项目博弈已达8年之久。斯道是全球最大的纸和纸板的生产商。
近日,本报记者获得多份内部报告,披露纸业巨头斯道在圈占广西大片速生丰产林后,不断拖延项目开工日期,进行全球产业腾挪的诸多隐秘手法。
原广西林业局副局长裴安道告诉记者,投资概算220亿的北海项目,早在2002年就签署框架协议书,原定2005年开工。广西林业集团所属企业提供240万亩林地,占股15%,斯道广西公司以资金技术占股85%。虽有斯道在接收林地时一再拖延,北海原料林基地目前也已到位134万亩。
广西方面也曾试图引入竞争对手金光集团,牵制斯道。但斯道利用其注重环保的光环,不但反制成功,甚至使得广西方面取消了“2013年前不建厂就退林”的制约条款。项目控制权就此易手。
在这场引资“相声”中,担当逗哏角色的斯道只要不出场,作为捧哏的广西方面就无可奈何。北海项目博弈的背后,时刻闪现出外资巨头全球产业布局的鬼魅身影。
截至本报发稿时,斯道广西公司对上述问题均不予置评。
争执焦点:林地移交
斯道与广西方面拉锯多年,主要卡在林地移交上。
业内人士最初对双方合作抱有良好期待。斯道是全球最大的纸和纸板生产商;广西林业集团前身广西高峰林浆纸业集团(以下简称高峰集团)则是广西最大国有林场,拥有商品林145万亩。
孰料,最迟到2005年,双方在林地移交问题上就开始摩擦不断。
据记者获得的相关文件披露,北海项目配套原料林最初定为225万亩。2004年3月,高峰集团与广西斯道签订首批65万亩林地承包合同,约定2009年完成交地。但到2005年,斯道陡然将移交面积增加到101万亩。
广西方面快马加鞭,2005年11月将一期71万亩移交完毕,比外方要求提前一年多。斯道见状,2006年又提出新要求,将原101万亩的交地面积调增到151万亩。这使得第二期交地任务高达80万亩,且交地时间提前到2006年底。
不但在交地时间上,在交地标准上双方也出现重大分歧。以2005年11月移交的71万亩为例,广西斯道对无林地弃而不顾,验收有林地时,又采用苛刻的国际标准,结果仅有48.7万亩获签确认书;同样,在第二期80万亩林地移交问题上,双方就移交标准谈判三次,拖延两年才达成初步一致,外方进而“搭车要求”,将配套原料林总面积由225万亩增加到240万亩。
外方屡屡挥动标准大棒,导致广西方所移交的林地,从来未能一次性达标。广西斯道则以此为由,林木款一律六折支付,直到一两年检查达标后才把余款付清。而此间林木价格飞涨,外方等于以一两年前的价格买地,导致移交林业主的反弹,其中又以国营钦廉林场职工9万亩承包林的抵抗情绪为烈。
广西斯道还在出资方式上改变承诺。近日,本报记者获得高峰集团一份内部报告,这份名为《关于向斯道拉恩索移交林地工作汇报》的材料披露,按照2002年和2003年双方协议,广西斯道明确承诺以现金出资。但2006年6月再签协议时,外方却修改这一条款,改为以现金、林地和林木资产出资,随后又以获得林权证作为项目开工的先决条件。
业内人士分析,斯道此举可谓一石二鸟:既可以用合作林地折算股权注资,也可以用林权证抵押信贷充当资金投入。中方认为,斯道难免“空手套白狼”的嫌疑。
记者掌握的资料表明,今年广西森林蓄积量净增预计超过4000万方,而全区木材消费却难超1500万方。看到市场供过于求,广西斯道对移交林地再次大幅度杀价。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北海项目原料林基地已到位134万亩,但双方对这一资产估价存在严重分歧。以50年试用期为限,广西方面估价20亿-24亿元;但外方估价却低至10.6亿元,每亩林地每年价值仅为15.8元。照外方估价,中方总共需要提供林地400多万亩,远高于240万亩的合同约定。
“在谈判桌上,外方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裴安道称,“我们反复磨锯,算是见识了西方商业谈判的残酷性。”
广西反击:金光牵制
为何广西总是处在谈判桌的下风向?
裴安道称,他们碰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商业博弈模式,那就是政界、商界、舆论“三合一”立体作战,“可以作为研究外资竞争力的一个范本”。
裴安道告诉记者,在广西人眼中,北海项目素有“总统工程”之称。因为在2002年北海项目签约后,芬兰总统访问中国时曾大力推销其林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