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人们在购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将看到许多更方便、更安全、更多样的包装,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商品的外衣不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这便是新世纪将领导包装新潮流的“绿色包装”。这也是在近日于广东省中山市召开的“2001年中国包装企业如何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和机遇”研讨会上,包装界业内人士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
所谓“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因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确定了包装要符合“4R+1D”原则,即低消耗、开发新绿色材料、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
专家指出,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将主导世界市场。“绿色产品”毫无疑问需要“绿色包装”。
业内权威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包装业研究和开发“绿色包装”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技术创新,研制包装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这也是开发“绿色包装”的关键。例如,现今粮食大量采用塑料编织袋包装,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强度高、成本低、耐腐蚀,但含少量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包装玉米等原粮尚可,而包装大米、面粉等直接入口的粮食则令人担忧。而且塑料编织袋透气性差,粮食易变质,不宜长时间贮存,加之又是一次性使用,增加了垃圾,污染了环境。因而,粮食包装必须开发更加科学的新包装材料,以取代塑料编织袋。
二是要研究开发多样化的“绿色包装”。一提起“绿色包装”,厂家往往在材料的取向上偏重于容易处理的纸质材料,但其实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纸包装并非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绿色包装”,因为造纸业对环境污染较重,而且纸虽可回收,但每次回收制成的再生纸却会降低纸的质量、等级,它在此方面的性能不如铝箔能够实现完全回收。而现在广泛使用的塑料,其包装功能暂不能被其它材料所替代,只要攻克不可降解的技术难关,也许就能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绿色材料。因此“绿色包装”不仅只是指纸张,还包括可降解的塑料、铝箔包装。
三是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高起点开展认证工作。许多发达国家在环保包装方面已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以立法形式规定啤酒、软饮料和矿泉水必须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制定强制包装再循环或利用的法律。我国于1998年颁布了《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废弃物的处理,但与国际社会标准相比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