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季,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也觉得寒冷。 巴斯夫11月19日在德国总部宣布,受金融海啸的冲击,来自汽车、建筑及纺织等行业的需求大幅减少,公司将临时关闭共计80家工厂,大约有100个装置正在减产。而此前10月31日,巴斯夫发布的200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下降38%。就全球而言是有所增长的,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整体业务在下降,这不仅包括亚太,也包括中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巴斯夫亚太区总裁贺博科(WolfgangHapke)如是评价。
巴斯夫仅仅是受难者之一,世界金融危局之下,全球化工品需求的大幅下降已让整个化工行业遭受重创且尚未看到复苏曙光:陶氏化学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12%;杜邦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30%,至3.67亿美元。我们不知道金融危机何时会结束。在贺博科看来,作为一家拥有140多年历史的企业,巴斯夫经历过数次经济危机,已有成熟的应对之道,但贺还是袒露出担忧之色,对我来说,2008年应该是比较艰难的年份。
净利润下滑38% 巴斯夫200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额达160亿欧元,比去年同期的140亿欧元略升13%,但净利润仅为7.58亿欧元,比去年同期的12亿欧元下降38%,每股收益为0.82欧元,去年同期为1.25欧元,跌幅达26.4%。其中,在化学品类方面,得益于涨价,销售额达27.88亿欧元,同比增长19%,但息税前利润仅有3.96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7%。塑料产品的总销售额虽然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达25.92亿欧元,但息税前利润下降35%,仅为1.94亿欧元。公司认为,这是因为汽车和建筑等行业放缓和原材料压力造成的。随着金融海啸的进一步侵袭,全球对塑料产品的需求已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北美。
财报的亮点在石油和天然气部门,销售额达到31.82亿欧元,同比大涨46%,实现8.7亿欧元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31%。然而好景不长,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泻幅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行业方面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贺博科告诉记者,原油价格的急剧下跌,直接影响到了下游大宗的产品,塑料及化学品表现明显。贺博科认为,目前市场上生产行业及消费者需求两个方面,都对化工行业的复苏存在着挤压。就生产行业而言,原材料价格下降,企业多有对未来价格有继续下降的心理预期,故而不愿意大规模购买;消费者方面,受股票及基金等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价值下跌影响,消费者不会大规模消费,消费者不消费,生产商又不生产,整个经济就会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汽车业的衰退。事实上,作为大众汽车及现代重工等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巴斯夫执行董事会主席贺斌杰称,10月末,巴斯夫已关注到了严峻的经济形势,彼时关键市场的客户需求开始大幅缩水,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客户已经临时取消订单。
巴斯夫已经准备好应对艰难时刻了。现在,市场前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而我们只能选择继续前行。巴斯夫首席执行官JuergenHambrecht说。减产+并购 根据巴斯夫的减产计划,公司总部所在地德国的40家工厂将被关闭,而北美及亚洲的工厂关闭数量将分别达到10家及15家,以及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的工厂,减产工厂主要涉及为汽车、建筑和纺织品行业供应产品的业务部门。 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之策,贺博科称巴斯夫提出了短期与长期结合的策略。短期是节约,比如我们减少旅行,减少招待。我们要减少库存,同时严格资金运营,不再允许放账,这样我们有一定的现金流。为了保证我们的现金流,我们提高生产的利用率和效率,这些都能够让我们节约成本。 与此同时,巴斯夫的财务总监库尔特·伯克(KurtBock)在发布第三季报时说:自9月份以来,经济衰退日益明显。为应对这种困境,伯克称到2012年,巴斯夫将在全球裁减l000多个工作岗位,同时暂停公司股息分配方案。
除去裁员,在留守员工方面,目前巴斯夫欧洲公司已经与劳资联合委员会签订了一份协议,通过加班和休假等方式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制。巴斯夫方面表示,倘若金融危机持续恶化,并无法借助弹性工作制进行调整,将不排除对全球范围的某些生产基地缩短工作时间的可能。巴斯夫应对危机另一大思路,是经济萧条之时仍然非常活跃于兼并和收购,因为此时正是收购成本最低的时候,巴斯夫未来仍将继续兼并收购,化工、建筑、电子产品,只要是能优化公司业务的都在目标范围。贺博科说。继9月中旬以38亿欧元全资收购瑞士同行汽巴后,巴斯夫10月28日又宣布收购比利时瑞克塞尔公司部分聚氨酯业务。此前,巴斯夫亦将北美涂料业务的一个产品线卖给了同行PPG,以减低亏损贺博科说,(并购)目的在于进一步整合技术,优化产品范围。比如我们想收购汽巴,主要是它能加强我们的纸业,尤其是颜料特性化学品的产品范围。细分中国业务增减 大中华区的业务总体来说是增长的,但与过去相比,减慢了速度。贺博科解释,目前巴斯夫在中国销售的大宗产品,如化学品、塑料受到了较大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我相信在春节之前,依然是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短期来说,我们只有到2009年第一季度,才能看清中国的经济走势,以及生产情况。在巴斯夫全球拟减产的100个装置中,有2个装置来自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后者为巴斯夫在亚洲最大的单个投资项目,同时亦为到目前为止德国对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
2007年巴斯夫大中华区的销售额约为44亿欧元,约占其全球销售额的7.6%。而从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巴斯夫中国的销售额增长率平均达到了23%。 当然要进一步细分在中国的业务减增情况。贺博科举例,譬如在广东地区,汽车、建筑、纺织、电子、玩具的销售和生产增速都在下降,这也减低了这一块化学品的需求,而较下游的消费者导向的客户所在行业,比如尿不湿、化妆品以及建筑涂料这些行业还是有较为不错的增长。 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方案非常正面,我相信中国能保持7%到8%这样的增长速度,这也是我们坚定继续在中国投资的关键。4贺博科称,投资9亿美元的扬子-巴斯夫二期项目目前正在做工程计划,环评工作亦在进行中,正在等待政府审批;巴斯夫亦正在重庆考虑建筑其第二套位于中国的世界级聚氨酯(MDI)装置,计划中的项目年产将包括40万吨硝基苯、30万吨苯胺、40万吨粗MDI和40万吨精制MDI。
我们会遵循对合作伙伴的承诺,在中国的业务将持续,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不会改变。贺博科一而再地强调,但他也不避讳,经济萧条时期,公司将会更合理地运营企业,对华投资速度会放慢,操作起来会困难些。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之下,汽车、涂料、塑料、服装等需求的急剧下跌,世界各国商品价格多在10月创下了较大跌幅记录,作为与日用品休戚相关的上游产业的化工行业,也遭受需求衰弱的打击。 各大化工巨头三季度的报告已然出炉,除了巴斯夫、陶氏化学、杜邦、PPG等企业利润无一例外的均呈下滑之势。以全球第二大油漆和涂料生产商PPG工业公司为例,其第三季度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的前提下,净利润同比下挫39%。
根据APEC乐观的估计,全球金融危机的解除,至少需要18个月的时间才能解冻。对于2009年的经济形势,各大化工巨头多认为不容乐观。陶氏化学CEO利伟诚即表示:市场需求疲软正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在我们看来,2009年大部分时间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景象将逐渐显山露水。 在此危局之下,减产、降低成本或原材料采购价格、并购与剥离、加速新兴产业国家的布局等则成为化工巨头们度过今明两年的重要棉袄。
在减产或延缓投产方面,巴斯夫方面,自9月末开始,该公司将全球范围内的己内酰胺的产量削减了大约65%,并将临时关闭80家工厂;陶氏化学方面则称将采取激进手段,来保证2009年全球不景气下的盈利目标,而部分工厂的关闭和其它开支的缩减将成为首要措施之一。 在降低成本或原材料采购价格方面,巴斯夫正在加速再次宣布将剥离全球苯乙烯业务,并试图通过更加强大的一体化运营来降低综合成本,目前其已将安特卫普生产基地的裂解装置产能从80万吨/年扩增至108万吨/年,并计划扩增路德维希港和安特卫普生产基地的环氧乙烷能力;陶氏化学则加速与科威特KPC建设190亿美元的石化合资公司项目进程,计划通过与大型能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来减少由石油天然气所产出的基础化学品的盈利周期性问题。
在并购与剥离方面,PPG已将昔日起家且为第二大主业的玻璃业务剥离,并专心攻占油漆市场;陶氏化学已启动了对另一大化工巨头罗门哈斯188亿美元的并购计划,而这将是陶氏化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案,目前该并购案已获得罗门哈斯股东们的同意,并正在欧盟委员会接受审核。
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更易成为化工巨头们寻找利润新增长点的选择。事实上,PPG已并购中国重要民营制漆企业广州邦尼制漆,来拓展其在中国经济车用漆市场的业务;巴斯夫亦在10月中旬宣布将于2010年在上海建立用于汽车的新聚氨酯生产装置,并寄望其重庆的MDI项目能于2009年开建;陶氏化学则将在上海兴建年产10万吨液体环氧树脂和15万吨甘油转环氧氯丙烷的两座工厂,并将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