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近日,一则题为《上万枚防伪标签竟花500元就能买》的报道,引起公众关注。报道指出,一些酒类、日化领域的名牌产品成为假冒重灾区。在一些小作坊,假冒的防伪标识可以随便印制,有的甚至“论斤卖”,其中不少防伪标识真伪难辨。
防伪标签不但是广大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防火墙”。该报道一出,消费者不禁担忧,连防伪标签都不可信了,那还怎么辨别真伪?防伪标签造假严重,关键原因在于监管制度不完善。
据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拥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防伪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仅为300多家,但实际上,全国有超过5万家企业从事防伪印刷业务。目前该领域仅有的一部相关法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其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处罚条款等内容,对假冒防伪标识违法违规行为也难以形成有效遏制。
要确保防伪标签真实可信,首先必须从制度上明确防伪标签的相关详细事项。有关部门可以对防伪标签领域的市场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找出防伪标签流通中存在的各种漏洞以及不适合现阶段市场监管的问题等,及时调整政策查缺补漏,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
明确责任部门,依法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缺少监管或者监管力度有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防伪标签领域的乱象。根据完善后的防伪标签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日常检查频次,一旦发现问题,严惩不法分子,对严重违法者诉诸法律,提高其违法成本,才能有效震慑不法分子。
加强防伪技术研发和保密。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制作假冒防伪标签的手法和手段不断翻新,有关部门要在提高防伪标签本身的技术含量上下功夫,不断创新防伪标签技术水平,从技术角度捍卫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