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网讯】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还没过期,但是里面的食物却已经变质,表里不如一的情况想必大家都有所经历。近来,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大众的关注,成为舆论的焦点。
尽管各类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条例不断推陈出新,但食品包装这一领域往往被忽略,食品包装的标准过低,同时也不尽规范。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加快食品包装的标准修订,从包装环节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辽宁省政协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郭瑞林说,“我们一年也用不上几回的药品生产标准那么严格,然而我们每天要吃的食品生产管理却面临很粗放的现实,食品和药品的审核都应按照严格的标准来管理。”
郭瑞林说,保障食品安全应从源头建立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我国当前食品包装的标准相对滞后,90%的食品包装仍使用传统复合材料,其缺点是有害残留较高,在运输过程中易破损,造成食品被二次污染。而欧美发达国家90%的食品包装采取的是高阻隔包装新材料,透氧率低,更安全更清洁,这也是我国食品领域供给侧改革的瓶颈。加快食品包装的标准修订,是从包装角度保障食品安全。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医生程野说,合格的食品包装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外包装,而应该在满足卫生性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强度、韧性,还必须具有食品保鲜、保水、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对此,郭瑞林建议在食品行业大量采用多层共挤阻隔膜包装,不仅可以减少因包装材料造成的保质期过短的巨大浪费,也可以减少使用食品的防腐剂,使得食品中的有害物的残留大幅度降低。
据悉,辽宁正在加紧制定、即将出台的《辽宁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将是该省“史上最严”问责食品安全条例,将明确提出针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12种情形、未及时消除风险等12种情形,分别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直接或相关负责人给予严肃追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