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农副产品乱包装的现象并不少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张冠李戴,把本地产的莲子包装为“建莲”,外地贩卖过来的花生包装成本地土生土长的小籽花生;二是品种嫁接,普通苹果,却要包装成知名的“红富士”苹果,食用菌红菇用“野生红菇”包装袋;三是以次充好,本来是二级、三级笋干,却用标有“一级”字样的包装箱(袋)。农副产品乱包装的现象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培养更多的当地农副产品知名品牌。
那么为什么农副产品乱包装现象又较为普遍呢?
笔者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农户或经营者缺乏包装知识。如今,许多经营者都知道“货卖一张皮”这个道理,货好还须巧包装。但是,绝大部分经营者却并不知道有关包装的法律法规,也不了解什么样的农副产品该配什么样的包装。所以,便到市场上看看哪种包装漂亮、哪种产品出名,便选择这种纸箱来包装。二是缺乏包装技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农户或经营者只知道包装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农副产品价格的高低,但并不知道包装的品牌知识,包装的储运、保质保鲜功能,当然也就无法通过农副产品的科学包装来提高产品的产值。三是缺乏专业指导。这几年来,科技下乡受到农户的欢迎。但科技下乡的内容绝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论知识上,极少涉及储藏、包装、运输、营销的内容,特别是包装技术下乡更为少见。
农副产品包装,不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各地农业部门、工商部门,都应该把包装技术下乡和监督管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农户提高整体包装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也使消费者能够满意。
转载自: 中国消费者报 冯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