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堆积如山的竹堆前,吴兆甫利索地将一根根竹子放入粉碎机里,顷刻间,机器另一头喷出一大堆竹屑。他说,这些可是造纸的好材料。
吴兆甫是怀集县蓝钟镇金光纸厂的老板,手下有6个工人。对于吴老板的称谓,他自嘲地说,哪有老板,还不是像大家一样做工。纸厂是他在十多年前向镇信用社贷款10万元建起的。
金光纸厂是手工作坊。在小小的蓝钟镇,这种纸厂有5间之多,在镇上寻常乡野,如果要找到这些小纸厂倒也不难,在乡间溪流边,不时可以见到有一个个巨大的木轮水车在运转,溪水正是通过水车源源不断地输入当地小型造纸厂。蓝钟镇的造纸厂尽管简陋,但生产纸张绝对绿色环保,造纸用的水是用水车抽取山边溪水,而造纸原料则是取自附近山岭间的竹子。
据说,蓝钟镇造纸古已有之,民国初年更是达到鼎盛时期,有数十家之多,近年来日渐式微。蓝钟镇造纸一直是沿用古法造纸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纸厂为了提高效率,增加了粉碎机、打浆机、抄纸机等机械,但主要工序,和当年老一辈传下来的技术没有甚么区别。在厂里,工人们第一步先把竹子粉碎,然后放入加上石灰的池水内泡浸,等竹屑泡软后再打浆,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开动抄纸机,一张张湿漉漉的纸就从机器里吐出来,工人用铡刀将纸切齐后,就把湿纸吊在棚里竹架上晾干,整个造纸过程就宣布完成。据说,每50公斤竹子约可以生产15公斤纸。每个厂一天可以生产500公斤纸张。
在金光纸厂里,这里出产的纸张色泽泛黄,纸质较为粗糙,在大城市早已消失,据吴兆甫说主要供应到肇庆地区农村。“像这样的纸,一公斤能挣多少钱”?对于这个疑问,吴兆甫顿时流露出生意人的精明,他小心翼翼地对我们说:“也不过一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