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现状及预测 » 正文

广东荔枝:保鲜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0-16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768   版权与免责声明

  荔枝产业的新出路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国南部是荔枝原产地,荔枝栽培有2000多年之久。荔枝是广东产量最大的热带果品,位居岭南四大佳果之首。目前,广东荔枝销售通常有四条路:一是当地市场鲜销;二是加工荔枝干,主要是焙制槐枝,也有少量桂味、糯米糍,所占荔枝产量的比重不大;三是出口,主要为桂味、糯米糍等名牌品种;四是组织北运,以产量较大、价钱适中的槐枝为重点,主要去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上海等省会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去的不多。由于受种植技术进步、种植面积扩大、品种优化改良的推动,荔枝产量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我国荔枝以鲜销和内销为主,荔枝深加工滞后。当荔枝集中上市,便经常出现“丰年果贱”现象。

  荔枝上市时间比较集中,又是生鲜易腐产品。在荔枝上市季节,如果通过荔枝深加工把荔枝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酒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减少荔枝鲜销的数量;从我国和世界对鲜荔枝的潜在需求来看,荔枝产量也远没有达到满足全国需求的程度。之所以出现烂市现象,主要在于鲜荔枝在产地集中上市:局部市场过量供给与局部有限的需求对比,失衡不可避免。这种失衡与物流保障能力落后,冷链物流不足,不能有效解决保鲜和运输问题有直接关系。由于鲜销是荔枝的主流,而物流保障能力关系荔枝鲜销的成败,供应链 “保鲜”成为荔枝产业的新出路。

  荔枝的鲜销症结

  荔枝鲜果味佳,但易变质。白居易曾在《荔枝图序》中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运销风险大。

  根据荔枝生化特性在其物流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保鲜措施如气调包装、冷链储运等措施,以扩大荔枝的销售半径和储藏时间。要从根本上解决购销困难的问题,还是要靠发展荔枝冷链物流。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生鲜供应链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船)--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其农产品企业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5%。而我国荔枝损耗约在20%。

  我国荔枝冷链物流落后,先进保鲜技术应用少,我国鲜荔枝销售不但出口受到影响,即使在国内也只能销售到一些大城市,而更多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基本上仍是“荔枝市场”的处女地。

  发展冷链物流

  要从根本上消除荔枝“丰年果贱”的现象,发展与荔枝鲜销配套的冷链物流是一出路,我国荔枝出口比重一直很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冷链物流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出口的需求。

  鉴于我国物流技术和装备整体水平的制约,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全适应荔枝产销的冷链物流不太实际,近期内应充分利用挖潜和改造等多种手段,形成实用的物流能力。

  产地预冷。荔枝采后经快速预冷降低果蔬的体温、能迅速抑制荔枝的呼吸、失水、减缓衰老和抑制病菌与生理病害的发生,并可延长货架期,降低储运风险。发达国家在储运果蔬时,一般都会采取预冷处理。在我国,预冷技术使用率仅为5%,与先进国家70%~80%的使用率相比有较大差距。荔枝产地预冷是荔枝冷链物流流程开端工序,在产地建立一批采后预冷设施,目前各地实践表明,建小型的高温冷库比较经济可行。

  利用北方现有的冷藏设施,实现冷链设施资源高效利用。北方是荔枝内销的主要市场,现在北方农村有不少冷库资源是可以利用。例如辽宁铁岭市清河区有立体环形微型冷库群;北宁市葡萄产地常兴店满族镇沿公路连片建有1000个冷库;河南杞县出口白蒜专业镇葛岗,有100多座冷库。因此可以考虑利用北方现有冷藏设施,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由于冷库使用的季节性,这些冷库每年有半年左右的空闲期,采取适当的合作形式,是可以利用的。

  重视荔枝的流通加工。荔枝冷链物流过程大致为:采收--杀菌、冷水处理--选果--(气调包装)--入库预冷--装箱--冷藏运输--销地冷藏--销售。在冷链物流开始时,不可缺少的工序流通加工有:杀菌、选果、气调包装、入库预冷等工序,这些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荔枝冷链物流过程的成败。荔枝在储运中的损失一般都超过20%。从荔枝流通全过程来看,流通加工贯穿始终,冷链本身就是一种加工,此外选果分类分级、消毒包装等工作也是荔枝不可缺少,不仅增加消费便利,而且也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效途径。

  目前广东荔枝75%仍在省内鲜销,要摆脱“丰产不丰收”的怪圈,当务之急是要突破流通加工瓶颈,今后在产后保鲜、加工、储运体系进一步配套。

  采用一些简单经济适用的冷链运输方法。例如广西荔枝产区采用的一种泡沫箱加冰的荔枝贮运保鲜技术,一般经3昼夜运输后,荔枝仍保持原来的鲜红色,风味不变,好果率达93%以上。对于国内中小市场采取一些简单适用运输方法,不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

  完善荔枝物流绿色通道

  每当荔枝上市季节,各荔枝产地的地方政府纷纷建立荔枝运输的绿色通道,这一措施也实行了多年,取得不少成效。但限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往往限于广东省的地市,绿色通道的建立,减少运输过程的不必要的检查和收费,保证运输过程的通畅,缩短荔枝在途时间。

  今后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已建成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加快荔枝的运输,降低荔枝物流运输的成本,促进荔枝输往全国的规模。在省内,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各地绿色通道网络,使荔枝在省内流通更为顺畅。

  开拓中小城市和农村荔枝物流

  国内荔枝市场的销售格局。近年来荔枝市场开始往东北、西北市场扩张,但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广大农村、中小城市难觅荔枝的踪迹,许多地区的人只能通过古诗来品尝荔枝的滋味。

  荔枝市场结构失衡,潜在市场需求巨大。具体表现:全国市场总体供不应求,产地市场供过于求。从荔枝市场供给来看,目前一方面荔枝生产规模的扩大,荔枝供给量逐年增加;从荔枝市场需求来看,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广大消费者能吃得起荔枝,但就全国市场而言,全国人均荔枝拥有量不到60克。市场潜力还很大,目前的生产规模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

  荔枝购销难不在于荔枝生产规模,而在于如何扩大市场。大力发展荔枝中小城市和农村荔枝物流,广开市场,解决荔枝购销难才有希望。

  畅通荔枝国际物流

  全球适宜荔枝生长和种植荔枝的国家很少,世界荔枝产量的80%集中在中国,广东又占全国产量的60%。荔枝独特的区域性特征直接决定了荔枝主产区在市场供给上的垄断,广东发展荔枝国际贸易和物流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全世界荔枝总产量在200万吨左右,而其中广东就占近50%。但荔枝的出口却和广东的垄断地位很不相称,以下是广东近几年的出口荔枝物流规模:

  (数据来源广东农业网。注:2003年荔枝出口受到“非典”影响)

  可以看出近年来广东荔枝出口量增长很快,2005年进口国家数量也增长到10个,澳洲市场是继东南亚、美日等市场后,荔枝出口市场的又一大突破。

  设立直销点,减少荔枝物流周转环节。为充分利用我国荔枝在世界荔枝市场的垄断地位,并减少荔枝流通环节,保证荔枝的质量,可以在发达国家大城市设立直销点,加快荔枝物流。

  当然设立直销点不是单个果农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在荔枝出口主体上动脑筋:可以依托产地,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远洋出口为目标,组建大型的农产品出口企业集团,并与国内的农业科技单位合作或联合,与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大户、农场签订产销合同,形成产销经营联合体,实现品牌、销售、价格(同一区域内)、标准等的统一,贯彻一致对外的经营策略;在起步初期与国外大型经销商合作联合,尽快进入国际市场。近期可以在东莞市和高州、电白、新兴、从化、增城、惠来等荔枝生产大县进行试点。

  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组织荔枝出口,推动荔枝国际物流。检验检疫部门研究清楚各主要欧美国家对荔枝检验检疫的要求,开展荔枝物流,积极发展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因为荔枝是我国特产,又是名贵水果,在发达国家市场很受欢迎,销价国内外相差几十倍,积极发展对外出口是解决购销难、增加农民收入的很好途径。不同国家对荔枝进口有不同规定,因此出口荔枝必须符合进口国检验检疫的要求。

  目前荔枝进口国有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西欧。有些国家对荔枝进口有一些质量和检疫方面的要求,但荔枝又是我国特产,因此需要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与进口国相关部门达成相应协议,扫清荔枝出口的制度性障碍。国家质检总局与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达成协议,促成荔枝出口到澳洲就是一例。另外在荔枝出口时,出口单位要提前报检和申请提前检疫,我国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和海关部门务必加快检疫和通关速度,减少鲜销荔枝滞留时间。

  建立荔枝供应链管理

  荔枝属于生鲜农产品,客观要求荔枝物流过程更快;物流质量更高;物流成本更便宜。生产主体虽然也有大型果场,但多是分散的小农,因此要荔枝产业做大做强,培植核心企业,走供应链管理道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展电子商务,这无疑也是一个出路。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例如在意大利,意大利的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保鲜储藏技术和产业化体系均居世界前列。果品的供应链结构有"四链"连接果品栽培、采前管理、采后商品化处理、鲜果流通、果品加工、综合利用和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其中:“温度链”保证流通的质量;“信息链”满足市场均衡供应;“利益链”连接科技人员、果农、储运商、超市经营者等供应链要素,形成长期双赢的良性循环;“产业链”作为运作经营的物质基础。

  结合我国实际和荔枝供应链的特点建立荔枝供应链管理模式。荔枝供应链有如下特点: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