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21世纪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流。在全球环保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环保事业也正处在抓住机遇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制定执行严格的法制法规管理等“软件”;另一方面要依靠环保产业这个“硬件”去落实,解决污染控制和防治问题,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物质基础和支柱。
一、环保企业规模小、分散的现状制约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各项方针、政策、法规等规范条例、制度,对控制环境污染和防治生态破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局部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但保护环境、控制污染光靠这些“软件”是不够的。世界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实践告诉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保障。
发展环保产业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它做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中华大地迅速崛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已从初始阶段单纯的低技术产品生产,逐步扩展到了技术开发、流通、市场、工程设计、生态保护等领域。
环保产业的主要门类涉及环保产品的生产、产品的经营销售、环保技术开发、环保工程设计施工、环保信息咨询服务、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自然保护等七大门类。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经济类型也由初期的国营、集体,发展到现在的国营、集体、私营、合资、独资等多种类型。尽管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较多,但其规模都较小。在全国8600多个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中,大型企事业单位仅370多个,约占总数的4.3%,年产值只有9亿元,约占年产值总额的13%,年利润仅为7亿元,约占年利润总额的17%;而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有8200多家,占总数的95%,年产值达272亿元,约占总产值的87%,年利润占总利润的83%。在中小企事业单位中,乡镇企业所占比例又较大。
因此,企业规模小,投资比较分散,规模效益不明显是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同时,由于技术力量薄弱(有的企业连一名工程师都没有),生产条件落后,使得环保产业这个本该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出现了低质、劣质、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充斥市场的局面。当前环保污染治理工程费用高(由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落后及不正当竞争等原因导致)、速度慢、质量差、效益低,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严重损失,给企业造成沉重负担,使一些地区环保目标难以实现。这种产业状况,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参与国内竞争、打人国际市场的需要。
二、扶持培植环保骨干企业,发展民族环保产业
我国环保产业落后就在于技术的落后,我国缺乏骨干环保企业,也在于缺乏掌握高技术的环保企业。所谓骨干企业绝不仅在其规模大小上,而在于其技术进步的程度。因此,没有技术进步,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骨干企业。
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必须扶持和培植支柱企业或骨干企业,走技工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形成环保产业国家队,形成环保产业的整体实力,对国内可以提供系列化、成套化的环保装备与技术服务,对外可以参与国际环保市场的竞争。这样的企业是构成我国民族环保产业的支柱,在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国内还缺乏这样的骨干大型环保企业。
1994年的百强环保企业评比中,环保产值超过1500万元的只有112家,产值超亿元的不超过10家,即使是1亿元的环保产值折合美元才不过1000多万美元,无法与国外同类企业相竞争。这说明我国的环保产业还不成熟,还比较弱小,还无力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
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发展状况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应多种所有制并存,要通过深化改革,转换经济体制,通过增长方式的转变,走上集约增长的道路。环保产业是由环境保护不断深入而自发或转产形成的,它虽生长在自由的环境中,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但规模小、分散、档次低的格局阻碍了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目前市场经济大潮及国外产品的冲击下,要保住我国环保产业的一方空间,保证入关后环保产业的平稳发展,必须要发展、壮大中国的民族环保产业,使现有的环保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实现强强联合,形成大的环保产业集团和能够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环保企业群。
对一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效益好的产品的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它们实施强强联合,优化企业内部经济结构。在管理上,根据十五大抓大放小的工业结构调整要求,加强对小型企业的技术输送和引导,督促小企业走联合集约生产道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运作。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企业竞争局面。实现在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技术、产业规模和产业国际化方面再上新台阶。
从产业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上,要充分发挥京、津、沪等大城市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源头、人才源头和市场源头,鼓励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和购买技术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辐射、生产协作和资产重组,实现核心技术与产品的集成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
总之,要避开工业化作业的空间不足,把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点引导到高度的技术集成与多样化生产组织方式相结合的方向上来,引导到大力发展专业化协作的方向上来,要力促形成满足国内环境保护市场需要,响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高新技术产业。
在产业国际化和规模化方面,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进行全方位的国际经济合作,同世界跨国公司共享国际间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使我们自己的企业加速成长为国际知名的高科技跨国公司。
在继续扶优扶强、重点培育产业经济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基础上,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制造不断发展的宽松环境,使新技术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最终形成整个行业和整体经济的规模化,实现环保产业的升级。环保产业升级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在集成技术的同时,实现企业由小到大、由零散布局到集中的规模化经营。目前要实现环保产业的规模经营,一是要进行企业技术集成,二是要实行企业的联合与合并,实现优势互补,资产盘活,提高竞争力。
三、加强联合,提高总体实力,带动环保产业发展
企业联合与合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促进产品组成合理化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近期应鼓励的联合与合并类型不仅是工业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并,更主要的是鼓励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并。主要包括:
鼓励独立科研机构与有关工业企业的联合。一方面,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研究及联合经营等方式,解决目前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矛盾,密切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企业规模的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较快提高提供雄厚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机构与工业企业的联合与合并,强化科技进步的市场导向,同时,也为科技产品的迅速产业化和生产规模的迅速增长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相互渗透与联合,以广开企业各种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促进社会资本的迅速集中,加速社会资金向效益高的生产领域转移n目前已有个别环保公司在积蓄实力,试图购买一些基础尚好、经营和管理不善的企业。
一些环保设备生产的国有企业和一些机加工企业要摆脱困境,主要看目前一些较大的环保公司对它的采购情况。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要学习日本挽救机加工企业的经验,面对新的格局、新的挑战,传统的封闭式的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各种开放方式的合作开发、生产与销售与日俱增,从产品的创意、设计、零部件生产、总成装配,到销售以至售后服务这一全过程,各个环节都可以分别由处在不同地域的企业,通过某种契约进行互利合作。环保产业也要适应我国现阶段企业重组、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环境保护服务,发展自己形成规模。
通过企业的联合与合并,培育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一方面,有重点地选择一批有实力的大院、大所、大型国营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鼓励、引导和扶植它们或替它们“嫁接”、“联姻”,使之为发展环保产业服务,成为服务产业新的增长点,形成具有不同地区特色的新的环保产业群。并支持、帮助它们在国外承揽工程和推销产品,使它们能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脐身国际市场。
现阶段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我国现有的环保企事业单位分类、排队、选优,选出国内一流、能赶超国际水平的一流技术产品,优化组合,通过强强联合和企业间的重组改制,建国内明星企业,创国内外名牌产品。通过环保产业政策的倾斜,将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和产品,重点培育成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以龙头企业带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与国外环保公司抗衡的实力,守住国内市场,打下、占领国际市场,真正达到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的目的。(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宋秀杰 王绍堂 丁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