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视作生态环境最大破坏者之一的造纸企业有可能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中国改善生态环境的主力军。国家轻工业局副局长张善梅日前在此间称,中国政府已选择了生态纸业作为造纸业发展的方向。
新近在湖南省岳阳市召开的洞庭湖综合治理及林纸一体化研讨会上,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轻工业局和中国造纸协会的官员和专家学者们认为,由造纸企业建立用材林基地,实现纸业用材自给,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使中国造纸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自1992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造纸大国。伴随着新闻出版和商品包装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国内纸品市场需求仍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10年,中国市场对纸和纸制品的需求将达到7000万吨以上,对高档纸品的需求量更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造纸企业没有自己的用材林基地,这一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宝贵的天然林资源为代价的。一个年生产能力30万吨的造纸企业,每年需消耗木材50万立方米。
1998年后,中国开始对天然林实施禁伐和限伐,这使得造纸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更加匮乏。纸业专家顾民达认为,这种状况将至少延续二十年。
中国造纸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黄润斌说,由于木材紧缺,目前中国造纸工业不得不以草浆、废纸为主要原料,这使中国大多数造纸企业规模偏小,污染严重。
全国现有的1.1万多个造纸企业中,平均年产量只有2500吨,且污染十分严重。国家轻工业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造纸企业废水年排放量达到30亿吨,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3%以上。
鉴于中国造纸业面临的现状,专家认为,现在正是发展生态纸业的最好时机。
黄润斌说,由造纸企业出资出力建立原材料基地,定向培养造纸速生丰产林,可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以林促纸、以纸促林”,破解目前造纸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破坏环境的难题。
专家认为,实现林纸一体化后,可使造纸企业形成固定的自给用材林,减少直至不再消耗宝贵的天然林资源,并增加造林基地农民和地方政府的收入。
中国已有不少企业在发展生态纸业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探索。湖南省岳阳纸业集团公司早在几年前已在洞庭湖区建立了自己的用材林基地,并在湖区防洪、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这个公司已获准在洞庭湖区建立10万公倾的林业基地。广东、福建、江苏等地的大型造纸企业也准备斥资营造大规模的用材林基地。(新华社长沙5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