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重大攻关课题聚碳酸酯(PC)级双酚A生产技术获得突破。该技术继去年下旬通过吉林省技术鉴定之后,今天又通过了以中科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环科院、知识产权中心等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专家认为,本项目打破了美、法、日等发达国家一统PC级双酚A生产技术天下的局面,其工艺路线居国际领先水平。
PC级双酚A是用于生产聚碳酸酯通用工程塑料以及聚砜、醚酰亚氨、聚芳酯等特种工程塑料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因其综合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特别是近几年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作为光盘主要原料的聚碳酸酯更是炙手可热。
前些年,我国所需的聚碳酸酯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与和龙市化工厂合作研究开发杂多酸法PC级双酚A生产新技术和工艺,历时20多年,终于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独创出采用杂多酸法PC级双酚A的工艺和技术路线。专家认为,该新工艺的特征是苯酚和丙酮在磷钨酸的主催化剂和巯基乙酸助催化剂作用下,缩合成双酸A。丙酮的反应转化率大于95%,双酚A的合成反应选择性大于98%(超过了国外树脂法的80.5%);催化剂循环套用利用率达到80%以上,套用次数达到16次以上,该工艺采用“含酚无离子水闭路循环”,节省工艺水用量95%,并不排放含酚废水。采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达到美国CE公司聚合级双酚A质量标准,且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达到国外离子交换树脂法的先进水平。(《科技日报》记者王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