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聚丙烯年生产能力已达300万吨左右。但是,我国生产的聚丙烯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每年的自给率只能达到50%左右,其余都要靠进口。聚丙烯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造成国内市场受进口数量及价格影响较大,市场不稳。所以国内聚丙烯产业亟待发展,以替代进口,避免国内产品市场被外资全部挤占。 扩大生产规模是替代进口的途径之一。燕山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和上海石化等乙烯装置的第一轮技术改造,新增了一批聚丙烯生产能力,扬子石化的年聚丙烯生产能力将由16万吨增加到36万吨,其生产规模之大为亚洲之最。这次改造将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后的装置可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流程简洁、设备台数少、物耗和能耗低,投资省,且产品质量优。所扩大的生产能力,以生产目前还需要大量进口的聚丙烯专用料为主。这下体现了集团公司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技术改造,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技术含量,促进包括聚丙烯在内的石化产品升级换代。 国产聚丙烯要替代进口,更需要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等方面多下功夫。目前我国聚丙烯市场既存在总量供应不足问题,同时又存在“过剩”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约有18套连续法聚丙烯装置,生产的扁丝料、薄膜料和纤维料等大路货占了总产量的90%以上。而近几年我国进口的聚丙烯中,从品种、牌号分析,洗衣机专用嵌段共聚物占90%,烟膜、电工膜占薄膜专用料的95%,高档纤维占丙纶纤维市场的90%,进口料几乎占领了聚丙烯专用料市场。专用料的开发滞后,成了制约聚丙烯替代进口的“瓶颈”。专用料品种较多,性能要求特殊,虽然产量较小,但因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为我们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显然是我们企业应该为之追求的。除了开发专用料这些新产品外,老产品如能降低成本、搞好技术服务,也有助于替代进口。 我国进口的聚丙烯,并非全是专用料,有相当一部分是通用料,1998年进口的通用料占聚丙烯进口总量的60%。除了我们的产量不能满足需要外,成本居高不下,使我们的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也是一个原因。而成本高,又与我们一些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管理费用过高和动力费用偏高等因素有关。聚丙烯生产企业应该对这一产品的结构、性能有比较透彻的研究和了解,积极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广开销售渠道,如果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也加大了替代进口的难度。(摘自《钟山物资信息》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