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从今年五月一日起,全市“禁用”发泡塑料餐具和超薄型不可降解塑料袋。 北京市今年上半年禁止使用发泡塑料制品。 武汉市政府为消除“白色污染”环保产业基地发展全面开“绿灯”。 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宁波等城市亦作出了相应的宣示。 中国有关方面宣布,今年底为“白色污染”在中国寿终正寝之日。 “白色污染”是人们泛指在自然环境中百年、甚至几百年都不可降解的泡沫塑料用品、塑料制品和塑料薄膜,使用后抛弃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政府首次向“白色污染”宣战,决定用纸质用品取代发泡塑料餐具。习惯于“令行禁止 ”的中国人,在一些大城市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白”战斗,不料好景不长,不到百日就偃旗息鼓。 业内人士认为,对国民的经济能力和环境意识方面估计过高,对市场预测不准及纸质产品性能不能满足国民的需要,是首战“白色污染”失利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纸质餐具等生活用品在市场上的价位,一般为发泡塑料餐具的三倍,甚至更高,很难为“一个便宜三个爱” 的中国人接受。 一九九八年前后,中国人吸取首战“白色污染”失利的教训,以武汉一些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为代表的中国学者,掀起了一股“降解塑料热”。他们在常规的塑料原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植物淀粉和光敏剂,借以增加产品的生物降解和光降解性能。这种被人们称之为“双降解塑料”的产品,由于制作工艺较原来复杂许多,所以产品价格还是要比泡沫塑料高出百分之五十左右,也不受人们欢迎。 加之这种“双降解塑料”制品,本身也只能把大块“不降解”变成小块“不降解”,而且还不便于人工收集。因之这种“双降解塑料”在使用和推广上的局限性很难逾越。 与此同时,又有许多科研工作者着手利用农作物秸秆、糠皮、果壳研制可降解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如海南利用椰子壳、广西利用甘蔗渣、河南利用稻糠、湖北利用稻草,生产出了质量、色泽不同的餐具。可是这类产品一是售价居高不下,二是质量不好、色泽太差,消费者也不接受。 在“降解塑料”餐具不能成气候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想起再回头利用不发泡的塑料。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加强废物回收利用,完全可以使用塑料制品。一九九八年前后,以上海为代表的一些大城市,又刮起了一股“回收塑料餐盒热”,由于中国人世世代代习惯于用后抛弃,使“用后回收”在目前很难成气候。 在两次失利之后,寻求一种价廉、物美、性能优良的代用品就成了战胜“白色污染”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淀粉和植物纤维生产的技术,全降解餐具等一次性用品和植物全降解透明薄膜也就应运而生。 科技力量略逊于北京、上海的武汉地区,在这场革命中始终走在前面。武汉消除“白色污染”环保产业基地攻克了淀粉餐具成型、抗压、防霉、防漏、灭菌、降解等道道难关,并且产品价格接近泡沫塑料制品。地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 “绿世界”关南生产区,几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可称得上中国之最。 武汉基地富康公司不仅具备了大批量生产淀粉餐具的能力,而且还能生产这类产品的“生产母机”。这为中国利用自己的优势,战胜“白色污染”提供了保障。 武汉基地金丰公司与武汉大学合作开发的全降解透明薄膜,已进入中试和产品开发阶段,笔者在一家几千人的大型工厂里,看到了大面积全降解薄膜成型生产线,这是中国生产全降解薄膜用来取代塑料薄膜,决战“白色污染”的巩固后方。 据悉,武汉消除“白色污染”环保产业基地今年内可生产二十亿只餐饮具,几十亿双淀粉“方便筷”,基地的年产值可达十亿元人民币。(《中新社》作者刘木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