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有目共睹的。正因为如此,加工贸易在政府政策中有特殊地位。日前国内有人撰文指出,中国的加工贸易政策存在问题。文章认为,中国以加工出口消费品为主的加工贸易,目前政策主要在刺激出口贸易,而没有促进国内加工,与中国的产业提升脱节。这在八十年代短缺状况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强调加工贸易依托外国市场自我循环尚可以理解:国内供给不足,应当避免给国内生产造成更大压力。但是进入九十年代,生产力过剩,需求不足、市场疲软,政策应当随之改变。文章认为,加工贸易政策中两头在外,即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在外,意味着加工贸易与我国的工业体系之间不能存在有机联系。人为割裂这种联系使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无法发挥。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加工贸易而进口上千亿美元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同时中国却有很多企业生产能力闲置。两头在外政策歧视加工贸易厂商在国内的采购,不利扩大就地出口和国内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如果政策鼓励加工贸易在国内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对其实施优惠待遇,同时对国内能生产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厂商若从境外进口,则取消其减免关税的待遇。这样的政策调整,将对扩大内需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