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国利民的商机
“中国城市包装垃圾占到固体垃圾的1/3”。李书良说,我国包装二次利用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甚至1/4,如果消耗量翻两番,需填埋的垃圾将是发达国家的16倍。那么,中国是否也可以走国外包装回收工业化的道路,将包装垃圾变废为宝,既节省资源又创造新的市场呢?
“回收处理包装是有利可图的,但一定要分类,这对垃圾价值的影响很大,而分类过程中又衍生出很多新的行业,整个产业链都蕴含商机。”李书良告诉记者,细致分类需要快速检测材料的仪器,这就衍生出检测仪器、检测方法、分类设计等新行业。例如塑料分很多种,放在一块提炼利用率低,只能做低档产品,但如果利用仪器细分后就可以提取纯塑料,用到新包装的生产中,大大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细分垃圾的另一好处,是使废料便于填埋或焚烧,其中焚烧废料又可以发电或供暖。因此,包装回收既可创造经济效益,又可创造社会效益。
“过去,中国企业对包装重视不够,往往一流的商品经过二流的包装,只能卖到三流的价格。而如今,精美坚固的包装往往转瞬间就成为弃之不用的垃圾,包装废弃物的大幅度增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世界包装大会上,曾培炎副总理说,要搞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包装产品消费的安全保障系数。
事实上,回收包装垃圾已不仅是包装业的问题,也不单纯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充分利用包装回收的价值链,可创造一个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
包装回收掉链子
4月19日,在中国国际加工包装机械及器材工业展览会上,记者看到跨国包装巨头利乐公司的环保工程师在操作一个小型仪器,将牛奶包进行分解,他告诉记者,分离出的纸浆与铝塑都可以再利用,“只要处理出这样的材料就能卖钱,技术并不难,投入也不大,应该是个朝阳产业,但问题是谁来回收并分类这些包装垃圾呢?”
对于想投资垃圾处理的企业来说,回收分类包装成本很高,而提炼出的可用材料与之相比只是九牛一毛,用“大炮打蚊子”形容也不为过。事实上,单凭企业运转回收产业,产业链永远串不起来。而回收包装又是发展绿色包装的重要一环,回收问题不解决,包装业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更无从谈起。
李书良认为,绿色包装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保证食品安全,二是包装材料可循环利用、无害化,三是有人负责回收处理保证循环使用。前两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难就难在第三条目前无法执行。“包装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企业制造的垃圾可以完全丢给社会,不用付出代价”。现阶段,包装回收没有责任人,也没有硬性监管,包装业的循环经济如何发展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
驱动力在哪
包装回收产业要长远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利益驱动和市场配置。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群众的回收意识,摊薄回收成本,提高包装处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呢?
“包装生产企业应该缴垃圾处理费,他们消耗包装材料盈利,理应为此付出代价。”李书良告诉记者,中国可以效仿德国,包装企业按照生产量、产品回收难易程度等向有关协会缴纳垃圾处理费,再由协会下面的执行机构与终端消费者签订协议,给长期分类上交包装垃圾的消费者以一定补助,或者帮助他们清理垃圾。
“这在中国也很容易实现,可以通过居委会组织居民分类回收包装。”李书良认为,包装回收需要引导消费者,并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最重要的是行业协会要为此设置执行力强的组织形态。
“企业是不会主动缴费的,政府要有‘尚方宝剑’。”李书良说,德国政府就规定如果包装企业不缴垃圾处理费,就要多缴税费。
但是,中国包装业整体赢利水平低下,让企业出资鼓励包装回收似乎力不从心。“2002年以前利润率是30%至50%,现在是3%至5%。”一位来自安徽的纸箱包装企业总经理对记者说,近年中小包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盲目投资使包装业卷入了纯粹的价格战,很多企业疲于降低成本逃脱亏损,让他们拿出垃圾处理费无疑是雪上加霜。
信息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