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已连续三年收窄,今年首季进出口7.3%的增速是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新低。据有关消息分析称,虽然新兴经济体需求强劲,给中国出口带来支撑,但作为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欧洲和美国经济长期笼罩在阴霾之下,暗示着中国出口放缓恐怕还远未接近尾声。未来出口增速继续回落的总体态势将不会改变。
有关分析师认为,中国外贸面对的困局背后,还有国际经济外部性结构性改变的深刻原因,这就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两大新主题,国际产业正在悄然再度分工,国际定价机制在持续削弱中国,而中国所处地位与影响力很不匹配。
中国经济正在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这就搅乱了美日在中国的传统产业布局。美国正抓紧布控和整合全球产业,欧债危机,正是美欧间争夺国际产业分配权的外部表现。在亚洲,日本正凭借其技术优势争夺对亚洲产业的国际分配权。今天的东海争端,固然有争夺资源的因素,但究其实质,是日本在美国的鼓动和支持下,利用其产业优势来调整和控制下游外包产业,同时鼓动东南亚国家制造南海问题意图政治搅局,以期合力实施萎缩中国“世界工厂”的战略企图。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掀起的“双反”(反补贴与反倾销)调查上半场结束,美国初裁决定征收最高不足5%的反补贴税率,大大低于市场预期,但接踵而来的反倾销税根本容不得中国的光伏企业喘口气。美国将于5月底做出反倾销初裁,最终中国企业可能需要承担的“双反”税率,业内预计仍有可能近25%。如果这样,将令在中国组装的光伏组件完全失去美国市场。全球知名太阳能产业研究机构Solarbuzz分析师廉锐估计,若总税率超出20%,业内共识是只有依靠第三地组装再出口至美国,这些地区主要指东南亚国家。
近期以来,美国经济数据改善和欧洲银行系统获得低成本贷款迅疾提振市场人气,投资资金涌入股市、新兴市场、高收益债市以及纽约房地产市场。但是多数投资行情昙花一现,理由是:全球投资都在关注中国传出更清晰的需求迹象,所有大宗商品都在“卖家”控制下,寄希望搭上这班“卸货”给中国的投资风险的列车,这波投资吊足了全球商品卖家在今年的胃口。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等综合因素考虑,为数不少的沿海企业正在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据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公布的信息:珠三角地区外迁企业共涉及18个制造行业,占比最大的两类企业是机械和玩具,其次是仪器仪表、塑胶、食品和电子信息,纺织、印刷、钟表、化妆品、家具和工艺礼品行业也占一定比例。从外迁地区看,广东省内占了六成,江西、广西、湖南、湖北、安徽等中西部省区以及以浙江、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占了近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