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类对健康的关注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药品包装也正沿着环保、安全、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远离“白色污染”
使用后的包装材料作废物处理时,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在ISO14000标准生效后,环境保护包装的开发更成为各企业必须重视的工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ISO组织对此非常重视,提出了环境管理体系概念,并出台了多个国际标准,支持环保工作。其中,促进污染物全过程控制是ISO14000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来自药品包装的污染主要是带有病毒的“白色污染”。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开发成功的新型可降解包装材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但对药品来说,如果更换包装材料,至少须进行为期三年的稳定性实验,可见这一工作还任重道远。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他们也要求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选用较便宜的纸板,采用部分可回收再用的原料,以降低成本。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包装的性能不变,消费者从包装中获得的感官享受也不能打折扣。如此高的要求,还需要包装企业多动动脑筋。
保障用药安全
“将药物放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这样的字样,消费者早已不陌生了;防止儿童误食的安全药盖也已经问世。更有国家通过立法管制所有泡罩包装的药物,因为此类药品的包装与许多糖果的包装相似。这种种做法都是为了保障用药安全,避免悲剧的发生。
而业界也想了很多办法,通过精心设计药品包装,并配合一定的技术,保护消费者。如一种应用于玻璃瓶上的标签,自动粘贴的标签从一角拉开后,可以看到折页式小册子,重新折叠可恢复原状,仍然粘贴在玻璃上。这种设计可避免出现时间一长,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药品名称和用法的状况。
在印度,药品胶囊不再是单一的颜色,而有了丰富的色彩选择?绿色、橙色或者其他颜色,这样在召回时操作更容易,同时便于不识字的人和无法阅读小号印刷字的人们服药。
在欧洲,特别是英国,正倡议所有药品的包装应该以同一的形式或者数字组合附加一些必要的信息,便于患者或卫生专业人员快速地获取药品及剂量的详细信息。与此同时,将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的趋势愈演愈烈,这就要求药物包装上的标签和用药指导比过去更加详细清楚,方便患者自行了解相关信息。
还有一种包装设计的趋势是在提高药品的稳定性上做文章,这就是环境调节包装。这种包装可以使包装内的气体状态发生变化,长时间地保证被包装产品的质量。例如,封入干燥剂(吸氧剂)的包装、空气置换包装等。这些包装通常能更好地保护药品,延长药品的保质期。
环境调节包装所用的干燥剂、吸氧剂等应根据药品的物性来使用,一般有氯化钙、硅胶等,这些物质不会与药品发生反应而使药品失效或改性。
为方便配药,减少配药差错,医院对包装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包装应具有准确计量的作用,即少计量包装。少计量包装包括具有计量功能的包装材料(如软管中的少计量软管)和一次性用量包装,后一种更为常见。如复合材料的开发和灭菌包装技术的发展,能有效地保证液剂和固体剂一次用量包装的准确性,一次用量包装是药品生产厂在药品出厂前按常规药方的剂量进行包装。美国已于1990年普及了一次用量包装,英国现在也有55%的药品采用一次用量包装。
关注使用者需求
人性化设计观念的实质,就是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轴心展开设计思考。药品包装除需符合一般商品包装要求外,还应更多考虑药品本身严格的质量要求及患者的特殊生理、心理需求。
现在,诺和诺德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不断改进他们的胰岛素注射装置,他们的目标是即便是身体很虚弱的老人也可以轻松使用。而针对老年人专门设计的易开启药瓶也早已问世,这些设计都突出了人性化的特质。小小药瓶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注,符合目标群体的品位和生活方式,增加了药品的可信赖度,能更容易地被患者所接受。
在医院里,医护人员工作忙碌,如何帮助他们减轻工作负担是值得业界关注的一个问题。好的包装能帮助他们解决大问题,一方面确保病人安全,另一方面又方便医护人员工作。例如,一支长形消毒液的包装,内含液体和海绵,用指头按压一端时,指定的一点便会开启,方便在实施手术时进行消毒工作。
转载自:世界经理人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