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满3周年,这意味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3年过渡期行将结束。在今年年底前,国内大部分产业的保护过渡措施将到期,中国开始进入WTO后过渡期(三年过渡期期满后的两年时间)这一新的阶段。
后过渡期内,中国政府与企业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一些深层次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出来。在前过渡期内中国产业未受严重冲击,有其客观原因,但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问题,进入后过渡期后,预料不到的问题将会更多。
前过渡期中国更加开放
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降低关税的步伐比承诺的更快。更加开放的中国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中国正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2279家,同比增长9.2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6.92亿美元,同比增长21.01%。“走出去”也数字可观,截至5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772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1.96亿美元。
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值得高兴的是,我们逐步学会用国际通行规则应对贸易争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商务部、地方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以及相关企业“四体联动”的出口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应诉工作机制。
后过渡期挑战更加严峻
在前过渡期内,中国产业未受严重冲击,似乎“WTO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这固然证明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具有很强的学习、应变能力,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的技艺越来越娴熟,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客观因素,不能据此滋生轻敌思想。在前过渡期内,中国产业未受严重冲击的原因:一些产业还受到保护;有一些行业实际上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就提前开放了,冲击期已过;国际市场变化,进口压力减轻。一句话,真正的冲击还没有到来,但后过渡期国内产业安全形势可能会比较严峻。
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约定,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的零售、金融、电信、运输等服务行业开放程度将逐渐加大。明年1月1日起,中国对汽车行业、家具行业、纺织品行业、纸业、玩具行业、酒业等弱势行业的保护将逐步取消。有迹象表明,过渡期后,一些跨国公司有可能调整对华投资策略,以直接进口整车和零件的贸易替代本地化发展战略,这将加大国产汽车的压力。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摩擦中的规则完善,也是WTO新一轮谈判的焦点。另一种挑战来自各国要求中国比承诺的更开放的压力。跨国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施加影响,希望我们做得更多,对这样的要求,我们也要做好预案,了解有哪些跨国公司打算进入中国市场,会以什么方式、通过什么程序进来,我们都要有具体应对措施。
加入WTO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巨大的贸易额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贸易纠纷,加入WTO带给中国最重要的礼物是一整套的世界贸易规则。只有把这些规则吃透,并内化于国内贸易的法规体系,中国才能真正完全融入世贸组织,从贸易大国成长为掌握主动权的贸易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