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以后,面对"洋浆"、"洋纸"的冲击,我国纸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林纸结合,加快纸业改革,既有利于纸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拉动造林绿化事业,这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林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造纸业现状分析
1. 纸及纸板的国内生产量和产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纸业发展迅猛,纸与纸板产量由1980年的534万吨发展到1999年的2900万吨,增长约5.5倍,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造纸国。特别是在1995年,我国的纸和纸板产量增长创造了历史记录,比1994年增长30%。进入"九五"时期,由于国内强行关闭小纸厂(大约4000家)以及受"洋纸"冲击的影响,纸和纸板产量进入低速平缓增长期,以致在1996年出现了负增长。但纵观我国纸与纸板生产的增长速度,90年代年均增长8.67%,仍然高于世界年均3.2%增长率约5.5个百分点,令人瞩目。
我国纸及纸板产品产量增长迅速,但优质产品比例低。我国纸业产品的品种约600余种,是发达国家生产纸种的一半。其中,低档纸产品占60%,中档产品20%,高档产品占20%。我国纸产品主要为四大类:印刷书写纸、包装纸及纸板、生活用纸、新闻纸。据资料,在1995~1997年3年中,纸和纸板产量平均比例为1.1:1。机制纸中,印刷书写纸占纸与纸板产量的15.10%,包装纸占5.93%,生活用纸占5.88%,新闻纸占2.98%;机制纸板中,工业配套纸板占纸及纸板产量的2.51%,包装纸板占43.29%,其他纸板占1.59%。
1998年,世界的纸及纸板生产结构为:新闻纸占12.09%,印刷书写纸占29.9%,卫生纸占5.2%,包装纸及其他纸占10.4%,纸板占42.3%。相比之下,我国纸及纸板生产结构中,新闻纸、印刷书写纸的产量所占比重较小,以1997年为例,分别比世界平均水平(1998年)低9.42和17.55个百分点。
2. 纸及纸板的国内消费量和消费结构
纸与纸板的社会需求量是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而稳定增长的,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专家们分析,人均GDP为500~15000美元是造纸业高速增长期,"九五"末期我国人均GDP已达到800美元,进入了纸与纸板消费的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世界纸及纸板的消费,主要分为五大类:新闻纸(约占12.7%)、印刷书写纸(约占29.4%)、卫生纸(约占5.2%)、纸板(约占42.3%)、包装纸及其他(约占10.4%)。与之比较,我国的印刷书写纸、卫生纸、纸板和包装及其他纸的消费比例大体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而新闻纸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我国新闻纸在1990~1997年平均只占纸与纸板消费量的3.34%,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国新闻纸消费增长潜力很大。
近年来,我国纸及纸板的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高档纸需求增加,如书写印刷纸中的高档铜板纸、纸板中的白纸板和涂白纸板消费量、消费比重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草浆低档纸用量逐年减少。
3.纸及纸板的进出口贸易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自行生产的纸品难以满足纸品消费的需要,纸品进口不断增长,而出口规模基本维持在25~30万吨之间。1999年纸与纸板进口量比1990年增长6.8倍,进口量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国内市场对进口纸及纸板的消费依存度不断提高。以1999年为例,在国内纸及纸板的消费中,进口纸品几乎占到五分之一。
从以上对纸品进出口及进口依存度的分析来看,中国造纸业已经显现出国际化趋势,从消费而言,"洋纸"已经占国内市场近五分之一;从资金投入的情况来看,"九五"前3年,基建、技改项目共投资270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国外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五分之四。应该说,中国造纸业在加入WTO之前,已提前经历了考验。
二、我国造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纸业是一个具有技术和资金密集、要求规模效益等特点,而且受资源约束比较强的行业。加入WTO后,与现代国际纸业比较,分析我国造纸业的发展,无论是技术或资金的含量,还是原料和产品的结构,企业的规模效益,都有很大的差距。
1.技术结构不合理
现代造纸工业的投资集中使用在设备的购置方面,所以其自动化程度高于一般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但目前我国的造纸行业,主要技术装备大部分是70年代以前的水平,技术装备陈旧、水平落后,现代技术含量很低。
2.资金投入不足
现代造纸工业每百元产值占用固定资产相当于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的水平。每万吨纸浆产出一般投资人民币约1.2~2.0亿元,每万吨纸及纸板产出一般投资人民币约1.0~1.2亿元。据资料 ,目前,我国每万吨漂白浆产出需要投入人民币1.5亿元,每万吨本色浆产出需要投入人民币1.1亿元;每万吨漂白浆纸制品产出需要投入人民币2亿元,每万吨本色浆纸制品产出需要投入人民币1.5亿元。但多年来,我国造纸业一直被列为轻工日用消费品的工业范畴,不是国家资金重点投入的行业,加之造纸行业自身筹资能力差,融资渠道单一,导致建国以来造纸业资金投入匮乏。
3.行业集中度低
从绝对集中度和集中系数来看,我国造纸行业的集中度较低 。根据1999年《中国造纸年鉴》中的数据分析,我国造纸行业前4家企业的产量集中度为2.44%,企业数集中度为0.42%,都远远低于50%的临界点。说明我国造纸工业是一个集中度不高、规模差异大的行业。
4.企业规模不经济
现代造纸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点。因为造纸工业设备投入大,固定成本高,只有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目前,全国造纸企业约有5000家,企业平均规模年产约6500吨,只相当于世界造纸企业平均年产4万吨规模的六分之一 。规模过小、结构雷同的状况导致了中国造纸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比较差。
5. 原料结构不合理
专家指出,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瓶颈是原料结构极不合理。造纸工业,对纤维来源的依赖性极高。世界纸业强国如美国、加拿大、芬兰等95%以上采用木浆造纸,而我国造纸企业大都以麦草和废纸为主要原料。以1998年为例,我国造纸业的主要纤维原料中,草浆等非木浆占纸浆消耗总量的48.2%;其次是废纸浆,占34.4%(其中国产废纸浆28.5%,进口废纸浆5.9%);木浆占14.6%,其中国产木浆仅占6.1%。从1985年到1998年国产木浆仅增长了19.4%,而进口纸浆增长了3.15倍。实践证明,以非木材纤维为主的原料结构,是造成我国造纸企业平均规模过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污染严重、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
6. 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我国纸业产品品种少,仅有600余种,为纸业强国的1/2,而且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占产品总量的80%,高档产品的消费,如新闻纸、铜版纸和白纸板等主要依赖进口。
7. 污染严重,治理难
废水污染是纸业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方面。根据1999年环境统计公报,我国县及县以上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0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5.6%;排放的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为295.9万吨,约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43.5%,足见我国造纸工业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由于治理成本大,小型企业不愿也无力承担。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造纸工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有专家将其概括为"三个结构(原料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两个难点(污染治理难、资金筹措难)"。究其原因,原料和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纤维原料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由此带来了企业规模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环境污染问题;资金投入少,造成了竞争力弱、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加入WTO对我国造纸业的影响
如前所述,我国造纸业自"八五"后期以来,基本上已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纸品的消费约20%依赖国际市场,应该说,作为一般竞争性行业的我国纸业,已经较早地进入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行列,但加入WTO以后,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1.关税继续下调
我国曾在1998年对纸品进口关税进行过调整,根据调整后的海关进口关税税率统计,我国造纸产品,平均关税20%左右,最高为45%,最低为10%。1999年,再次对纸浆和废纸的进口关税税率进行调整,降为零税率。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造纸平均关税水平在5%~6%左右。加入WTO后,除新闻纸属于国家战略用纸外,造纸业的其他产品都不属于保护性范畴,平均关税水平由现行15%~25%的税率,降到2005年的5%~7.5%,降幅为7%~17.5%;纸浆和废纸的进口将继续实行零关税 。
2.对纸业发展的影响
--对企业的影响。加入WTO后,无论是合资、独资、国有,还是乡镇、私营,造纸企业将出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拥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企业通过存量资产重组或内部扩张的方法扩大生产规模,以求增强竞争能力;而技术陈旧、装备落后的中小型企业则日陷困境,或关或停或并或转。据业内专家分析,受冲击企业面将达到60%,失业人员将达70万人左右。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将按国际惯例参与竞争,这对于我国造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必将起到推进作用。
--对产品的影响。随着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纸及纸制品进口将大量增加。预计2000年以后至2005年,实际的进口依存度将由现在的20%上升到25%左右。进口纸张的增加一方面挤压国内同类产品,另一方面也将促使国内企业开发高档纸品,淘汰生产能力过剩的低挡纸品生产,使纸业产品品种多样化。
--对技术的影响。加入WTO以后,一些技术落后的装备将被淘汰;新增具有较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线,已成为保留企业当务之急。应该乐观地预计到,加入WTO后,必将加速我国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造纸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将有很大提高。
--对资金的影响。加入WTO以后,国家将进一步放宽对引进外资的限制,投资环境将大大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外销比例以及外汇平衡的制约被取消,外经贸政策的透明度增加。除钞票纸、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