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8月6日发布今年第35号公告,宣布了对原产于韩国、日本、美国和芬兰四国的进口铜版纸反倾销调查案的终裁决定。
由于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第一起反倾销立案,有人称之为“入世第一案”,给予高度评价: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运用WTO反倾销法则来保护自己、争夺市场话语权,它标志着铜版纸市场被国外市场垄断的坚冰开始被打破,国内企业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意识正在增强。
然而,“官司”赢了,得益者是谁?说是国内企业,也许略显天真。
事件回放
铜版纸是我国的叫法,国外称为涂布纸,它主要是供平版(胶版)、凹版、凸版、轮转机印刷之用,有双面铜版纸、单面铜版纸、亚光铜版纸和铜版卡等种类。铜版纸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彩色画报、画册;书刊封面、插图;精美的商品广告、样本;商品包装装潢图案、美术画片;以及彩色报纸、宣传画等,用途十分广泛,印刷效果逼真。
1999年以前,中国铜版纸市场为进口铜版纸所垄断,铜版纸的每吨单价在1万元左右,最高曾达1.4万元。
1996年之后,国内陆续有铜版纸项目投产,尤其是1999年后,江苏金东、苏州紫兴等现代化、大型铜版纸企业的投产,打破了国外铜版纸对中国市场的支配地位。
2000年后期,特别是进入2001年后,进口铜版纸为了保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纷纷开始大幅低价出口至中国。其中,韩国出口至中国的铜版纸到岸价由2000年的平均每吨约750美元降至2001年的每吨约640美元,美国和日本的铜版纸出口价也大幅下降。
2001年8月,中、韩双方铜版纸企业在中国最大的铜版纸企业———金东纸业内进行谈判,但未能就韩国铜版纸低价倾销中国达成实质性结果。
2001年12月,江苏金东、山东万豪、山东泉林、上海江南4家中方铜版纸企业,联合向外经贸部及经贸委提出反倾销申诉。当月底,上述部委正式受理。
2002年2月6日,外经贸部、经贸委发布铜版纸反倾销立案公告,正式对进口铜版纸进行反倾销调查。
2002年3月,外经贸部在京召开听证会,4家申诉企业和14家应诉企业当堂辩诉。
2002年4月,经贸委赴申诉企业实地核查企业受损情况。
2002年11月26日,铜版纸反倾销案正式初裁,初步裁定韩、日、美三国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存在倾销行为。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迫于铜版纸反倾销案,2001年铜版纸进口量较2000年下降超过40%。
2003年1月31日,外经贸部、经贸委发布公告,铜版纸反倾销案终裁将于2003年8月6日前公布结果。
胜诉未必全得益
对于处在摇篮中的中国铜版纸企业来说,本案的胜诉不仅可以使很多企业扭亏为盈,增强国内企业之间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品利润,确保今后有5年做大做强的成长时间,以便在将来中国铜版纸市场彻底融入全球市场时,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据悉,截至2000年底,国内铜版纸企业年产能力刚突破100万吨,主要集中在镇江金东、苏州紫兴、山东泉林、上海江南、山东万豪、牡丹江大宇、东莞长安昌众等企业,约占全国总产能的90%以上。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目前铜版纸市场年需求量约180万吨,其中国产纸约占50%,以每吨少降200元计,则减少损失1.8亿元;同时,进口纸受反倾销措施制裁后,减少40万吨,等于国产纸增加40万吨,以每吨7000元计,合28亿元。两者相加,铜版纸反倾销目前给国内铜版纸产业带来的年收益近30亿元。不仅如此,反倾销措施的采取达5年之久,这期间带给中国铜版纸产业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个得益者是全部的中国铜版纸企业,30亿元的收益并非由四家胜诉企业瓜分。
山东万豪纸业市场部经理孙波谈到:2000年10月铜版纸市场已经非常混乱,纸价大幅下滑,当时万豪以为是国内竞争激烈的原因,因而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调整策略并未起到效果,这时几家纸企相互通气后,才发现造成纸品大幅降价的原因可能是国外企业的倾销。
江南造纸厂是一家老国有企业,从1986年就开始生产铜版纸,虽然生产量不算特别大,但此次的价格战也使这家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降价使整个市场萎缩,企业的效益下降,还有部分工人下岗。此时国内铜版纸生产企业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四家企业最终拿起了法律武器,但整个申诉过程曲折坎坷,付出了大量的成本。终裁胜利只是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孙波说:“关税降低后,比的就是规模效益。我们很多企业起步就晚,原料又受制于国外,前景不容乐观。好在我们这次能抱成团应战,如果各自为战,输得恐怕更惨。”而接下来,这四家企业还是需要凭自身的实力去抢市场,对于万豪、泉林、江南这三家老牌国有企业来说,是得益还是亏本,“申诉功臣”的身份并不能带来什么。
打破门户界限
在此次反倾销案中,胜利的一方是以“国内企业”的名义出现,实际上领头的金东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外资企业,虽然它的老板是华人。
金东属于金光集团(SinarMasGroup),后者由印尼华人创立,其旗下之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siaPulp&PaperCo.,Ltd.,简称APP)于1994年10月成立,总部设在新加坡。从1992年起,金光集团APP陆续在中国的宁波、苏州、镇江、清远、海南等地共投资建立了13家现代化大型造纸企业、5家造林企业和1家制浆企业,其中包括投资规模达18亿美元、国内最大的造纸厂———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和投资13亿美元正在建设的国内最大的纸浆厂———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金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铜版纸生产企业,拥有两条现代化的造纸生产线和两条先进的涂布机生产线,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与此同时,公司还配套建设了总装机容量21万千瓦的自备热电厂、重质碳酸钙厂、轻质碳酸钙厂,以及两个2万吨级泊位的自备码头。
拥有最大规模、最先进设备和技术的金东,被舆论认为将是本次反倾销案最大的受益者。
这正好反映了中国入世以后,“中外”门户界限逐渐消除的趋势。因此,国内企业对于此案的胜利,如果得出“国家保护国内企业”的结论,是盲目的,也将是非常危险的。
事实上,还没等终裁结果出来,被诉倾销的国外企业就开始换一种方式卷土重来。日本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已与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就使用其土地的有关事宜达成基本一致。王子制纸株式会社计划将于2006年年底前在该使用土地上建设年产量60万吨的铜版纸生产设备(投资额约为600亿日元),并计划在将来建成具备年产总量达120万吨规模的生产高档文化用纸和铜版纸的浆纸一体化联合工厂(总投资额预计达2000亿日元)。进来之后,王子也成为国内企业,一样受到保护。
全球排名第二的、芬兰瑞典合资的斯道拉·恩索(STORAENSO)去年就打算抢入APP在1995年就已经介入的广西林地,并早已计划将苏州的铜版纸厂由现在的14万吨扩大至60万吨,预计该扩建项目比王子的南通工厂更早投产。
APP自然不甘老大地位动摇,其高层领导明确表示了在中国进行收购的意图。
所以,“入世第一案”是给所有企业敲了一记警钟:不管国内、国外,都要凭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