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制作开化纸这门传统技艺进行恢复、保护的同时,我们还要验证它的市场性。这次各位书画艺术家在开化纸上进行不同类型的创作,实际上就是一次市场检验。”日前,来自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民建会员——开化纸技艺传承人黄宏健在杭州对记者说。
10月18日至24日,“百年党庆·中国印记”开化纸艺术作品展将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展览馆持续展出,国内百余名艺术家以开化纸为底创作了二百余件书法、版画、国画等领域作品,此次展览进行了部分作品的集中展出——“寿达千年”的开化纸,正谋求新的生机。
“复活”千年古纸:纸寿预期2825年
《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鲜为人知的是,呈载《四库全书》海量信息的纸张,就有开化纸的身影。至今,用开化纸印刷的《四库全书》历经数百年仍未褪色。
“开化纸细腻洁白、簾纹不显、温润柔滑、薄中见韧、寿达千年,被誉为中国手工纸皇冠上的明珠,是明清最名贵的典籍用纸。”开化县委书记鲁霞光说,“蔓衍空山与葛邻,相逢蔡仲发精神。金溪一夜捣成雪,玉版新添席上珍”,清代康熙年间,开化教谕姚夔作的这首《藤纸》,就描述了当年开化马金溪两岸晾晒的繁荣景象。
而随着时代发展,约在百年前,开化纸生产技艺一度近乎失传。“近年来,开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恢复和保护利用工作。”鲁霞光说。
这其中,有本地传承者久久为功,也有现代科技的助力。
如从2011年起,开化本地人黄宏健一头钻进“复活”开化纸的工作中,每天在工厂忙活造纸。起初,他和妻子用高压锅等厨具试验造纸,每天开车寻访求艺,踏遍山野找寻原料。白天调查、做试验,晚上则阅览史志,自学造纸课程。
在当地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在开化正式启用的院士工作站,令当地“复活”开化纸的事业迎来质变。
“开化纸采用的是皮料纤维,原料荛花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造纸原料之一,在制作工艺上又与皮纸不同。”黄宏健说。
据介绍,开化纸制作过程中的隐簾核心工艺难题已被破解,并实现了主要原材料荛花的标准化繁育。在国家图书馆支持下,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和开化团队经过几年努力,使开化纸技艺恢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目前,开化纸已在木版水印、铜版凹印和古籍修复方面相继应用。2019年,开化纸文创产品亮相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邮展,实现了中国传统手工纸在西方版画领域“零”的突破。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助理闫玥儿介绍说,新制开化纸的理化指标已接近古纸水平,并已可以抄造出1.6克每平方米的超薄修复用纸,纸张寿命模拟老化试验预期2825年。
“小众纸”意欲“出圈”传统技艺谋新生
“过去开化纸是被应用于印刷的典籍用纸,现在也仅仅多用于修复文物典籍等,属于‘小众纸’。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扩大开化纸使用面,推动其复兴。”黄宏健说。
在全国范围内,“百年党庆·中国印记”开化纸艺术作品展指定使用开化纸作为创作载体,在书法、版画、国画等几个领域进行了作品征集。
展览共收集了书法作品205幅,均来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或以上资格的书法家所创作,其中展出66幅;版画作品展出22幅;国画作品共展出28幅,国内知名的实力派画家进行了创作,涵盖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叶芃介绍说:“开化纸纤维缝隙密度相比宣纸质地更为紧密,吸水性和渗化作用没有宣纸那么'明'。在熟悉纸性情况下,通过控制笔墨、色彩、水量,会出现生宣和熟宣效果同时并存的特殊效果。作品装裱以后质地更加漂亮。现代中国画画家如果熟练运用开化纸的表现特性,深入拓展自己的表现技法,在个性艺术语言的形成上有极大表现空间。”
“画家一般有‘认纸’的习惯,接下来我将根据熟悉程度以及开化纸的市场供应情况,在写意画等创作过程中使用开化纸。”此次有作品参展的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罗剑华说,相比宣纸,开化纸在颗粒度方面比较细腻,纸张更薄、显黄,在创作过程中墨色很润,可控性较强。
开化纸市场认可度较理想,但在未来推广阶段仍存在挑战。
开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国友介绍说,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是当地复兴开化纸的主要举措。受限于原材料和手工制作工艺等因素,开化纸产量仍存在突破空间。“制作开化纸的半自动化设备马上投入生产,希望在未来降低开化纸造纸成本、提高产量。”
“要造出一张好纸很难,能造出一张得到各方认可的好纸更是难上加难。”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说,目前,国内传统纸张品质和标准整体水平不高,与国际上对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开化坚持以传统工艺融合科技创新,努力开展原材料培育、装备自动化、产品标准化、生态环保等产业链的项目攻关,全力发展开化纸产业,令他对开化纸的未来充满信心。
“希望开化纸能成为中国传统纸的代表,经得起世界的检验,更希望它能走到世界的最前沿。”杨玉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