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力度,攻坚克难,2010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突破
2009年年初,中央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改革和报刊改革试点作了部署。2010年8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青岛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集中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改革发展的任务。新闻出版系统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和总书记提出的“三加快、一加强”的要求,贯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20字工作方针,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2010年各项改革任务,在集中培育三大主体、完善创新三项机制,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实现了六个新突破。
一是全面完成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壮大了新型市场主体。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既是我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也是整个出版改革的难点,这是新闻出版改革的一场攻坚战,党中央专门发了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刘延东同志亲自指导、动员、部署,各部委领导高度重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协调政策、指导实施,出版社上下积极参与。经过大家努力,到2010年年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148家出版社,147家完成了转制,1家退出市场,完成了中央确定的工作目标。至此,除少数拟保留事业体制和军队系统的出版社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地方和高校经营性出版社已全部转制为企业;全国265家独立的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也都完成了转企改制;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注册为企业法人。新型的出版业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
二是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打造公共服务的主体。党报党刊、以民族文字出版为任务的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单位,是公共服务的承担者,在加快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中作用十分重大。《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和49家党报党刊集团,都实现了编辑宣传业务和报刊业经营两分开,共组建了50多家报刊业投资的专司发行、印刷、广告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经营公司,精干了编辑宣传主体,壮大了经营实力。民族文字出版的全国基地化改革、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了党报党刊的覆盖率和民文出版的保障水平,使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主体回归正位。
三是稳步推进出版传媒集团化,加快建设产业发展的主体。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要通过深化出版社的改革,组建几个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为此,新闻出版总署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起草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央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组建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和改造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的计划。经中央领导和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后,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刘云山同志的关心支持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先后重组了一批中央部门和地方出版社,跨地域发展和数字出版基地进展加快,实力和规模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在刘延东同志的亲自指导下,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也于去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集团已完成了股份公司的设立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上市。各地也在积极培育发展主体和战略投资者,如江苏、江西、安徽、四川等地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和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等企业跨区域发展进展顺利,发展主体地位更加巩固。
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加强引导的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必须坚持自身改革,提高行政效率,认真履行依法行政的职责。为此,我们修改了1部法规、2个条例,出台了5件管理规定,废除了214件规范性文件,优化了改革发展政策环境,强化了新闻采编规范、新闻职业准入、行业约束、道德评价、违规惩处等管理措施,完善内容审读、质量监督,创先争优、鼓励创新,奖励资助精品力作,扶持优秀人才等管理办法,提高了把握导向和应对国际争端的能力,使新闻出版导向管理的机制与时俱进、更加有效。
五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市场扩张的经营机制。“依赖政府、远离市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致命弱点,必须要从投融资体制改革入手,向市场要资金、要效益。为此,我们坚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2010年,推动中南出版传媒、皖新传媒、江西出版集团、湖南天舟文化等多家新闻出版企业在境内A股上市。国有出版集团公司与民营书业的合作也有新的探索,特别在新媒体上加大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大增强了发展实力。
六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加快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总署以形成科学发展新机制为着眼点,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规划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首次开展了新闻出版产业全国调查,编制完成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11项专项规划。批准建立了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和重庆、浙江、湖南、湖北等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以及上海、广东音乐生产基地,造就了一批新的增长点。
改革解放出来的新闻出版生产力,带来了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与“十五”末相比,“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全行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均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1.22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值占到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到2010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总产值已居世界第三位。在全球报业下滑的情况下,我国报业快速发展,发行量增长80亿份,广告收入居国内媒体第一位。我国报刊发行已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书和期刊等出版物已进入193个国家和地区,版权贸易和实物出口都大幅提升,出版了一大批传承中华文明、记录中国历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出版物,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0年新闻出版改革之所以能有新突破,有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中央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成立了以刘云山同志为组长、刘延东同志为副组长,由12个中央部委作为成员组成的改革领导小组,决策和指导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召开工作会议和两次动员大会,刘云山同志、刘延东同志亲自进行思想动员,办公室领导进行政策解读,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二是各部门通力合作。领导小组12个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责任分工,相互之间密切配合,特别是中宣部、中编办、财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部门总是及时会商、协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出版社主管单位还结合实际,对所属出版社改革提供了不少优惠条件和保障措施。三是配套政策完善。办公室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及时妥善解决出版社转制后职工养老保险接续、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和核实资本、企业登记等实际问题,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四是出版社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中央部门各出版社反复向广大出版社职工讲形势、讲政策、讲前景,并出台了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人员安置方案,使得广大职工真正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转制出版社的改革工作方案在职工代表大会上都是一次获得顺利通过。五是组织协调得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与各出版社及主管单位的联系,帮助各社制定改革方案,面对面指导,编制转制工作规程和操作手册,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情况通报会、改革座谈会上百次,分批进行政策培训2000余人次,编写政策解答等资料,严格执行转制标准,及时办理审批事项,实行台账式管理,每日检查一次进度,发布动态信息,推动改革工作有序展开和顺利完成。
二、坚定不移,排除万难,全面完成今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巩固提高、深入推进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确保2011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稳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2011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中央即将下发文件,我们要全面、认真地贯彻落实。2008年以来,我们已经对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进行了几年的调查研究,逐报逐刊摸清了底数,进行了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力以赴推动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工作,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这次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任务是: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分期分批转企改制,形成一批“专、精、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在转企改制基础上,培育大型报刊传媒集团公司;“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办社资质、经营不善、严重亏损、空壳运行、资不抵债或违规违纪出版报刊的出版单位。在具体实施方面,我们要根据非时政类报刊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分期分批进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隶属于各类企业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要先行转企改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和省级、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办的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报刊,经批准也可先行转企改制。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把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与资源整合、优化结构结合起来。重点推动以党报党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和实力雄厚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为龙头,对本区域、本行业的报刊出版资源进行整合,培育形成一批大型综合性或专业性报刊传媒集团公司,引导和鼓励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后加入这些集团公司。对于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报刊编辑部原则上不单独转制,区别不同情况,并入其他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予以终止出版权、撤销机构。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继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之后,党中央交给我们的又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从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切实把这一改革任务落实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即将下发,首批转企改制名单、转制工作规程、转制工作方案等也会配套出台,确保改革有序推进。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推动,有宣传部门的具体指导,有新闻出版战线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这一重大的改革任务。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结合开展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以增强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和信息传播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党报党刊发行的新体制、新模式。主要是推动党报党刊编辑宣传和发行业务两分开,组建独立的报业经营公司。鼓励和支持党报党刊与邮政部门、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出版发行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整合区域内的图书、音像、报刊等出版物发行、配送、快运、快递等市场流通资源,建立完善有效的现代营销网络。
三是完善和深化出版企业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转企改制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指导和帮助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出版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要进行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造,规范公司的运行。同时要推进内部机制改革和创新。总署将就出版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出版导向管理、探索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等问题,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引导企业内部机制的创新。
四是推动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公司建设。继续推动中央层面人文、教育、科技三大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和南北两大物流集团建设,6月底前完成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的组建和挂牌工作。在科学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启动全国南北两大出版物发行集团公司的组建工作,建立真正全国统一、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城乡贯通的现代出版物流通体系。
五是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有序参与出版活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以内容提供、项目合作、作为国有出版企业一个部门等方式,有序参与出版活动,把民营书业的能量释放出来,纳入科学发展之中。支持民营出版、发行企业与国有、外国出版、发行企业合资合作,在国外办社、办店、办报、办刊,共同开发国际出版物市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六是加快推进现代出版物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加强新闻出版流通和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建立以大城市书城为中心、中小城市实体书店为基础、农村服务网点为依托、网上书店为补充、贯通城乡的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体系和便民网络,逐步做到县市有书城、乡镇有书店、村村有书屋、户户有书读。
七是继续推进事业性新闻出版单位的改革。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制定保留事业体制新闻出版单位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内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学术出版、公益出版、民文出版等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机制和扶持政策,完善投入方式、监督程序、绩效评价等办法,形成稳定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为人民群众服好务。
三、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把中央的要求贯彻到底,落到实处
今年年初,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出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李长春同志指出,“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按照‘三加快、一加强’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进改革、发展、服务、管理和‘走出去’等各项工作,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新闻出版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速,行政管理工作扎实高效,出版产品出口和版权贸易实现了新突破,在‘十一五’收官之年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希望新闻出版系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开好头、起好步,在深化改革方面继续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在加快发展方面继续当好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继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强国而不懈奋斗!”刘云山同志要求新闻出版系统要“按照总书记‘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服务、创新管理、多出精品,进一步开创新闻出版事业新局面”。
刘延东同志指出,“2011年的新闻出版工作要深刻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新闻出版工作科学化水平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努力推动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早日实现新闻出版强国目标,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央领导同志对做好201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李长春同志提出的“三个继续”,既是对新闻出版系统以往成绩的巨大鼓励,更是对我们做好未来工作的有力鞭策。新闻出版系统一定要结合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把新闻出版工作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坚持一手抓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一手抓内容管理和市场秩序整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发展,在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发展方式、创新技术装备、创新传播手段、创新工作体系、创新管理方式等八个方面下工夫,把中央的要求变成行动,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确保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继续走在文化体制改革前列,新闻出版产业继续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继续为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顾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探索并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之路。这条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八个一”:一是必须始终高举一面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科学发展之路的灵魂和导向。二是必须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的影响力,这是科学发展之路的责任和使命。三是必须始终抓住一个主题,牢固树立科学的新闻出版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发展这一重要论断,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难题,这是科学发展之路的根本所在。四是必须始终把握一条主线,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是必须始终牢记一个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是科学发展之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六是必须始终用好一个动力,改革创新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必须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自主开发新技术,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有益经验、优秀成果和管理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科学发展之路的动力源泉。七是必须始终掌握一个方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舆论导向;一手抓公益服务、一手抓产业振兴;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这是科学发展之路的根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八是必须始终强调一个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确保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宏观控制力,这是科学发展之路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只要我们沿着党指引的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就一定会如期实现建成新闻出版强国的目标。我们新闻出版系统的同志要把这次会议作为一个新起点,振奋精神,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进一步落实好“三加快”,实现好“一加强”,使新闻出版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