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油榨街卖水果的邓先生拨打本报热线5858000,他去批发市场发枇杷,过称一称,40斤一件的枇杷,光包装和筐里面的卫生纸就10斤。(5月29日黔中早报)
毋庸讳言,在包装上玩花样无非是为了“增加”水果重量,从而达到多牟利的目的。事实上,这是一种变相的缺斤短两行为,只不过借“防止震压”和“保鲜保质”来愚弄消费者而已。
只要留意一下时下水果市场,我们不难发现,除了西瓜、菠萝这种大个头的水果没有盒子装,其他的都有,而且“包装”也越来越重,甚至有些还在包装纸上喷水,这种行业“潜规则”的盛行,无疑是商贩道德和诚信的缺失。
为水果进行必要的包装,来“防止震压”和“保鲜保质”本没有错,问题是这种打着“防止震压”和“保鲜保质”幌子,采取过度包装增加重量,明目张胆地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做法却很危险,是经营中的无良之举!
作为商家,逐利行为可以理解,但切勿让“过度包装”挤掉了诚信和良心,也莫借花样繁多的包装模糊消费者的双眼。因为消费者要的是货真价实,要的是物美价廉,要的是安全可靠的产品。任何搞投机、玩花样的行为,都不会长久。俗话说:买卖长盖楼房。只有诚信经营,才会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才能获利长远。
40斤枇杷10斤纸,足以说明部分商贩欺骗和忽悠消费者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有关执法部门是否该出手时就出手呢?让消费者擦亮眼睛,不如通过法律和监管让无良行为付出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