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朋友闲聊,他提到眼下智能手机非常流行,风靡到他的公司人手一个iphone,而他囊中羞涩,买不起只能“望梅止渴”。与此种情景成巨大反差的是ipad2 3G版内地首发遇冷,门店保安人数远多于顾客。此乃虽是遇冷,但价格不冷。
朋友是从事第五媒体——手机报的媒体人,公司主攻iphone、ipad上的手机报业务,聊谈中也谈到一些关于印刷媒体能否试水手机报等问题。以下是个人观点,与大家分享。
日前,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最新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随着第五媒体受众的飞速增长,手机报、数字报、网络报刊、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态迅速融入广大群众的生活,成为影响平民百姓工作、生活的重要媒体形态。
在数字出版内部,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已超过传统的网络游戏,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位居首位。
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看似可观,但暗藏风险,除了虎视眈眈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还有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有的想做手机杂志,定位“杂志”,但受限于字数问题,手机杂志很难做到杂志那种厚重感;有的想做某个行业的手机报,虽然已经试水,但缺乏行业知识的沉淀,离盈利的目标还很遥远。
细数最早进入手机报的印刷媒体,当属“科印传媒”——《科印手机报》,作为目前业内正在运作的一款彩信版手机报产品,每周一期,1.5万的手机报发行量还是令人感到欣慰的。
手机报发展的几年时间,手机的上网费用降低了许多,手机功能正一步步向PC看齐,人们即时获得信息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手机报在大众消费领域已经成为不再新鲜的形式,此时印刷行业涉足,貌似丧失一些天时。
载体的择优选择也许能追回丧失的天时,iphone、ipad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使电信、联通、移动纷纷向苹果抛出橄榄枝,相信在未来几年,手机报不单单应用在“手机”,还可以是平板电脑、新的载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