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绿色印刷开始从口号上升为政策。2011年3月2日颁布实施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为绿色印刷提供了部分实践标准。标准的推出,引发业内争论,本文对讨论热点进行全面思考,希望印刷人士能在此基础上延伸思维,展开探讨。
发展绿色印刷是2011年印刷界谈论最多的话题,有为之雀跃欢呼者,称“我国印刷业将要在环保方面有所作为”;也有为之痛心疾首者,认为在现时条件下强调环保印刷势必逼死一批企业。
为了推动绿色印刷的发展,国家环境保护部已于今年3月2日颁布了第一部针对平版印刷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毫无疑问,从没有标准到有标准是一件好事,然不容忽视的是,对此标准各方声音不一。
业内出现一些极端观点,认为发展绿色印刷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企业发展门槛,迫使一部分无法达标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甚至有业内人士猜测,国家已预先设定了20%~30%的通过绿色论证的企业比例。虽然该说法人们无从考证,但很多人对此仍有所担忧,如果达标企业仅占五分之一,环保成效将微乎其微。
庆幸的是,所有的争议焦点并不在于是否要走绿色之路,而在于微利时代的印刷企业该如何承担绿色成本,使绿色实践成为可能。以下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业内人士对绿色印刷的几点疑虑、建议,透过不同声音,印刷人士要有自己的观察和认识,并能从中辨别绿色方向。
1.绿色印刷应该是产品认证还是企业认证?
眼下组织的绿色印刷认证是企业认证,也即着眼于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具备绿色印刷的能力,但更多的印刷人认为绿色印刷应该是进行产品认证。因为,具备绿色印刷能力的企业未必保证工厂的每一单产品都采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材料与生产过程来完成,但换成产品认证后情况完全不同,对客户要求按环保标准印刷的产品,印刷厂必须达到环保标准要求。
再则,实行产品认证,质量监督部门可以随机从市场上抽检,也应该允许该产品贴上环保标识,以与环保要求产品相对应的价格出售。但实行企业认证,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很可能游离于二者间,既不能因为该企业通过了环保认证就认定该企业的全部产品都符合环保要求,也难以从市场上随机抽样来加以监督、检测。
2.发展绿色印刷应该抓提供印刷用原辅材料的源头还是抓生产环节?
印刷产品是否符合绿色标准,与使用的原辅材料关系密切。换句话说,纸厂提供的纸张,油墨供应商、黏合剂供应商、CTP版材供应商等各个环节提供的产品都能达到绿色环保要求,那印刷厂的最终产品就比较容易做到绿色环保。就绿色材料与绿色生产过程这两大部分看,前者的投入要远大于企业对照明灯光等环节做适当改造的费用。因此,抓印刷产品的绿色环保应该从生产用原辅材料这个源头抓起。
3.ISO14000认证与绿色认证是什么关系?
ISO14000是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该项认证从理论上说在环境管理上做得符合规范,现在在环保认证之外又增加了绿色认证,二者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笔者就此事请教过外资厂商,他们的态度是不急于参与绿色认证,原因是做外单并不需要检查企业是否具有国内颁发的绿色认证证书,有ISO14000认证即可。这从侧面反映出,绿色认证之路尚未全面铺开,至少目前它并不能作为国际市场判断企业环保程度的标准。事实上,只要是按规范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再要通过绿色认证并非难事。只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企业的认证成本。
4.绿色印刷从中小学教材开始的利弊是何?
数年前,政府希望做到中小学教材全部实现彩色印刷,但在实际推行中,最终还是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先要保证有,然后再谈彩色印刷,不搞“一刀切”。实现“3年内中小学教材推行绿色印刷”的目标,执行者应“以史为鉴”,从实际情况出发。退一步讲,如果三年内不能通过绿色印刷认证,企业就不允许印刷教材,这是否会把部分专业印刷企业逼上绝路?是否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探讨和深思。
5.绿色印刷是否只是推进柔性版印刷?
相对于胶版印刷使用的油墨含有多种重金属成分,柔性版印刷使用的水性油墨显得绿色环保,因此,有人在发展绿色印刷的过程中开始大张旗鼓地推崇柔性版印刷,这是一个误区。
任何一项工艺都有长处和短处。柔版印刷工艺存在印刷精度不及胶印,制版成本相对较高,印刷速度落后于胶印等诸多问题。我们不能在提倡绿色印刷的时候,忽略胶印工艺,而对柔印另眼相看。
再则,如今胶印面对电子书威胁,生产能力过剩,未来新发展起来的生产能力同样不会幸免。须知,过度开发与浪费同样是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背道而驰的。
6.通过绿色认证是否就意味着生产过程一定能达到绿色?
在对发展绿色印刷的真正意义认识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印刷企业一方面是埋怨,另一方面为了求得生机,又急切希望在第一时间完成认证。问题是,企业认证达标以后能否坚持按标准组织日常生产,是否有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只是为了拿证,日后工作又一切如前,认证就失去了意义。
有人把改变这一状况的希望寄托于一年一度的复审与不定期的产品质量抽检上,毫无疑问,复审和抽检对企业会有威慑作用,但抽检的覆盖范围毕竟有限,难以进行全面监督。只有企业自觉走绿色之路,才能保证绿色印刷的真正落实。
7.认证是否应该更多地向公益方向转变?
绿色认证需要费用,企业除了向认证公司、咨询单位付费,还要交纳环保机构出具检测证明的费用,这对效益本已不佳的书刊印刷企业而言难以承受。何况,在认证获得通过以后,每年还有年检、测试等各种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其他流程。
检测和认证工作应该向公益方向转变,为印刷企业减压。广东省的诚信认证工作落实情况不错,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企业申报、政府埋单、按规范检查。
8.现行标准在某些环节尚待商榷。
首先是对材料的使用规定有点超乎实际可能。标准对照明、使用免冲洗印版、利用再生纸、油墨的重金属含量、提倡用PUR胶替代EVA胶、提倡使用预涂膜,乃至于对印刷生产中使用的抹布都做了明确要求。其中涉及到两点问题,一是这些材料是否市场上都已齐备,二是企业是否有使用此类材料的经济承受能力。再则,标准定制要求高,但高标准容易流于形式。正确把握执行方向与力度,标准才能充分发挥效用。
总之,印刷强调绿色环保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把好事做好才算达成目标,但愿有关部门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少一点功利,多一些实绩,在发展绿色印刷方面切实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