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各种立体、异形的儿童读物非常吸引观众的眼球,记者采访得知其中大多均由手工制作而成。其工艺流程为——首先是进行要求极高的印前色彩管理加工、经过色彩还原和统一后进行打样,目前一般打样分为两类,一类为数码打样,可异地操作,一种为传统打样,出好菲林后交付客户。打样印品经过上游的出版商认可后进行大批量复制。印刷企业先采用传统印刷机印制内页部分的各组件,之后进入最为重点的印后制作环节,而这部分是整个流程中自动化程度最低、用工数量最多,也是在实现最后效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经过印后工人双手的组装、黏合等工序之后形态各异、充满个性化的立体和异形书就诞生了。
为何在印刷技术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在童书的制作中却仍然呈现出手工化的特点?首先,就印刷各环节来看,无论是做什么印品,本身印后环节采用手工制作的比例就较高,参观过印刷厂的人都看到过印后车间里工人一字排开流程化忙碌的情景。其次,儿童读物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都会设计得形态各异、颜色艳丽、个性十足,从印刷工艺上来分析,这并不属于传统工艺范畴,目前也没有对应设备可以完成所有的立体和异形读物的加工,因此有些工序必须用手工制作。
但是众所周知,从今年年初开始爆发的“用工荒”到下半年从东莞开始蔓延的中小企业退市潮,无不跟用工成本上涨有关。而这又与学龄前儿童读物的高度手工化正相冲突。一般数十元、动辄上百元的图书价格也着实不是普通消费者所能承受。这也使得印后环节手工化成为了立体及异形儿童图书价格不菲的无形推手。这类书价格贵的另外一个因素来自原材料的高价格。因为这些图书大多以外单为主,国外的客户通常会指定使用进口原材料,这就使得成本上升。在展会上就可以看到,有纸板制作书封、外面包裹一层植绒等布面材质的图书,有合起来是一本书、而打开是立体的故宫等古典宫殿造型的书籍,有将毛绒手偶粘合在书籍上的异形图书,诸如此类还有很多,都由特殊材料、特殊工艺加手工制作而成。
如何化解这种价格上的冲突?首先,让国内的读者接受图书质高价高是正常的市场规律的观念。记者也曾听到国外的朋友感慨,中国的图书大多是数十元,而在国外同样的图书兑换成人民币都在百元以上。价格的正常合理决定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降低手工化程度,将可利用设备来做的工序环节尽可能由机器来做,例如立体书、异形书的模切工艺、烫金工艺等,以此降低用工数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印刷工艺的整体成本。
我国印刷业发展28字方针为: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其中就明确提到印后技术的自动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走势和需求。因此,无论是特殊工艺的儿童读物还是传统工艺要求的普通印刷品,都需要提升印后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唯有将手工化逐步地由自动化来取代,才能将我国由印刷大国变成印刷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