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宋版古籍善本《百家姓》在重庆悄然面世。10月16日,笔者有幸目睹了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刘先生收藏的这本纸页已经发黄的《百家姓》。
该书长22厘米,宽12厘米,发黄的白色宣纸上印有宋体“百家姓”。书中共收录“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姓氏456个,其中单姓416个,复姓40个。该书共有16页,496个字。每个姓氏右侧旁边有本姓宗族的堂训,如:赵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天水”堂,钱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彭城”堂。
该善本《百家姓》保存完好,品相一般,为发黄的白宣纸,棉线装订。由于年代久远,上有多处汗渍、水印。经细心辨认,书的第一页印有“百家姓 秀邑裕顺祥刊”字样,并盖有一款“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印有“百家姓终”字样。
秀山县文物管理所资深民俗专家刘济平经过反复鉴别和对照有关文史资料,认为该书应是北宋以来罕见的宋版古籍善本,至今不少于800年历史。
背景资料: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何时出版?根据明清学者的研究,《百家姓》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据查证,《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时间最长、流传地区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即将宋朝国君的姓放在首位;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之姓。王明清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在宋太祖开国后,吴越国还存在过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
目前发现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