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认为"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无所不在的电脑不仅对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改变生产方式,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电子报的出现,正改变着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电子媒体被认为是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之后的"第四媒体","第四媒体"真正以日新月异的迅捷变化,集中传统媒体的优势向传统的媒体提出新挑战。在此,着重分析电子报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助传统的报业如何扬长避短,与电子报开始积极的竞争,争取各自的市场,共同促进发展。
电子报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电子报在排版、印刷、投递等方面实现了电子化的传播,与传统的纸介形式传递阅读有很大的差别。与传统的报纸相比,它主要这样一些特点:
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传统报纸从采集新闻到读者阅读,需要排版、印刷、投递等多道环节,电子报则将新闻采集编排之后,迅速上网与受众见面。例如,英国《泰晤士报》的电子版每天凌晨2时30分就可调阅,我国的《人民日报》则在每天8时,你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打开连结因特网的电脑,就可以读到当日的全部内容。电子报还使"即时播发"新闻成为可能,记者一旦采集到突发性新闻,随时可以在网上发布,没有截稿时间的限制。中共十五大期间,1997年9月18日下午6时,《人民日报》电子版就把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送到了网上,是全球因特网站点中的第一个,比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还要早一个小时。
电子报覆盖面广,容量大,可检索。只要有上网的电脑,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调阅电子报,真正具有影响全球的覆盖力。传统报纸在有限的纸张上,只能容纳一定的文字量,如要查找有关的内容,需要靠大概的印象一张一张地翻阅。而电子报具有的检索功能,只要键入关键字,就可找到相关内容。经过必要的制作,完全可以将已有传统报纸的内容,全部输入在资料库里,巨大的阅读容量是传统报纸望尘莫及的。
电子报还可以交互,综合文字、声音、动画等特点,利用网上电子函件功能与记者编辑进行直接对话,实现双向的传播。电子报的内容可以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观地传递给受众,受众可听,可看,综合地感受网上的内容。
电子报除了报道新闻之外,它在开展多种信息服务内容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从股市行情、金融市场到教科文卫等方面,电子报都可以提供完善的服务,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从传播的方式看,电子报实现了双方传播,传者与受者的界线正在淡化,受众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电子报完全不必再利用纸介出版发行,大大解决了传统报纸出版发行投递过程中一系列难题。
目前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1987年位于美国硅谷腹地的加里福尼亚州把《圣何塞信使报》搬上了网络,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家网上电子报。由于电子报具有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容量大,可检索,可交互,兼有文字、声音、动画等特点,电子报问世之后,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00家机构利用国际互联网络传播自己的信息,这些媒体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有500多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大报均有自己的网址。
我国自1995年底开始,《广州日报》尝试在网上发行。《人民日报》从1997年元旦开始推出电子版,目前已成为国内因特网上信息量最大、访问人数最多的中文站点,目前每天有8万读者,在党的十五大召开期间,日浏览次数曾突破10.9万次,点击数达50多万。读者不仅可以迅速在网上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还可以利用《人民日报》查阅该站点提供的非新闻性服务性数据,可全文检索《邓小平文选》,还有"邮政编码查询系统"和"列车时刻表"等日常生活所需的数据库。此外,《中国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贸易报》、《中国经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也纷纷上网,我国电子报已达80多家,许多报纸正紧锣密鼓地为推出电子版作准备,今明两年会有更多的中央和省市报纸上网,抢占市场。
基于对电子报现状的认识,目前传统报业人员要做的,首先是办好纸质报纸,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电子报都是纸质母报的翻版,纸质报纸是根本,办报质量好,信誉高,电子报也影响越大。纸质报纸多年的办报传统,形成了一整套的办报思想、管理办法,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其在读者中的可信性和影响力,是新兴的媒体望尘莫及的。针对电子报的弱点,传统报纸在阅读的便利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报纸可以在发行投递方面,为读者更及时更方便看到当天的报纸作更大的努力。同时,我们对电子报的发展趋势要有足够的重视,密切关注新兴媒体的发展,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以电子报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宽广,其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