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食品必须有营养标签才能出售。去年12月26日,记者走访武商量贩、中百仓储、超级生活馆和便利店发现,市场上绝大多数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已经“上岗”,可大多数消费者却并不知情,且直呼“看不懂”。营养标签有什么作用?如何才看得懂?27日,湖北省营养师培训中心主任孙光夫带着记者一起逛超市,对“营养标签”进行了详细解读。
市民买食品
大多只看保质期
“我买东西主要看牌子、价格、口味、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从来没有留意过包装袋上标注的营养成分。”在武商量贩选购饼干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在记者提及营养标签后,她立刻拿起一盒饼干,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但发现根本看不懂。
记者在几家超市随机采访了近30位消费者,其中只有5位市民表示偶尔会看看包装袋上的配料表,了解添加剂成分等,但都不会特意去关心营养标签。20人表示营养标签看不明白,具体每天需要摄入多少营养量、多少营养含量的食品才算是健康食品,这些完全没有概念。
特殊人群选食品
看营养标签尤为重要
《通则》要求,包装食品在标签上强制标示“4+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斌教授解释,“1”就是能量,“4”分别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这是四种核心营养素。“这些指标十分重要,摄入缺乏不利健康,摄入过量会导致肥胖和慢性病发生。”他说,有了营养标签,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食品,对需要定量摄取营养成分的特殊人群尤为重要。比如要控制体重的人,对比每100g的脂肪、能量含量,哪个低就买哪个;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老人和孕产妇,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肾病、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要选择低钠的食品;糖尿病人要选低糖或无糖食品。
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是近年来心血管病高发的重要诱因。孙光夫拿着一盒薯片对记者说,新“国标”规定,含有反式脂肪酸必须标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