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媒体尤其是报纸的竞争对手,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广播出现以后,有人质疑:都有广播了,谁还会去看报纸?后来从广播发展到电视,报纸依然存在,曾一度形成报业发展的高峰。近年来,又从电视发展到网络、电子多媒体,它们对报业的冲击不容小觑。无论是报纸发行量还是广告量都呈现下降趋势,但尽管如此,报纸还是存在。
“据我所知,现在欧洲报业印企还是有很多订单的,虽然欧美一些国家有的知名报纸停止了印刷版,但依然还有报业集团购买印刷设备,而且最近还签了大单。”曼罗兰大中华区轮转部副总经理武欣欣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报业未来的发展并不那么悲观,尤其在中国市场,从订单情况看,中国报业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大的报业集团一定还会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大家都说报纸不行了,可大家都在买设备”
贵州省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传媒研发基地二期工程去年7月开工建设,根据建设规划,随着二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将形成规模每小时79.2万对开张的数字化双面彩色报纸印刷生产线、每小时3.6万对开张规模的商务印刷生产线。
“去年年底,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曼罗兰签订了一笔大单。”武欣欣向记者透露。
重庆商报社斥资2500万元购置的“环球75”去年9月投产,该设备实现每小时印报7.5万份,全新的设备大大提升了重庆商报印务公司的印刷能力,同时也为重庆商报社转型提速增添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据介绍,就2012年国内进口报轮设备方面,曼罗兰设备所占的份额在50%~60%。在报纸印刷设备销售方面,曼罗兰大中华区2012年的销售额达到1850万欧元。这个数字,比2011年有所增长。
“大家都说报纸不行了,要走到末日了,但大家都在买设备,无论是买国产设备还是买进口设备,每年大大小小的项目都有好几十个。”武欣欣说,好的报业集团一定会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因为它要在时效、速度、质量上提高市场竞争力。
武欣欣对中国报业印刷市场表示乐观,从该公司掌握的数据看,中国报业未来还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不会像欧美等国那样,有的地方报纸销量直线下滑。
“我也听说国内有的都市报发行量下降了20%,广告量下降了15%,但彩色版面增加了,彩印量并没有下来,从我们掌握的报纸用纸量来看,也是这样。”
“我们的商业印刷每年至少增长10%以上”
商业印刷与经济走势是趋同的。前几年,商业印刷随着经济的大发展曾形成一个高峰值,很多报业印企都增加了商业印刷的设备投入,而之后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商印一度低迷,业务量减少,就有报业印企的商业印刷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但在2012年就不同,商印业务不断增加,业内人士感觉经济起来了。
“我们有一块业务是商业印刷,这块业务每年至少增长10%以上。”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盛元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韶恒并没有感觉到2012年商业印刷的市场低迷。
至于他的经营制胜之道,他表示:“各自有各自的渠道,我们主要还是依靠品质取胜。”
“包装市场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作为报业印企,盛元印务不仅做数码印刷、商业印刷,还做包装印刷。张韶恒告诉记者:“我们是从2012年开始做包装的,第一年我们做到了3000万元左右,2013年我们的包装印刷可能会有较大的增幅,可能会翻一番,因为我们才刚刚进入这个领域,基数比较低。”
也有报业印企做包装做得比较困惑的。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总经理陈伟向记者表示,包装市场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容易做。这个市场门槛低,鱼龙混杂,竞争激烈,而且包装印刷设备跟书刊印刷设备完全是两种,相对于非常熟悉的书刊印刷市场,这个市场有点“欺生”。
据介绍,该中心在包装印刷方面进行了小规模探索,2012年的产出与投入相比,不成比例。“如果今年企业在这个领域还没有起色,如果我们拿不到一手单,就不会继续往下做了,我们一定要做一手单的活。”陈伟表示,他要借助自身优势开拓适合企业发展的包装印刷业务。
目前,报业印企做包装的已是普遍现象,从曼罗兰的设备订购情况就能看出来。
“曼罗兰不仅报业设备卖得好,包装设备也卖得好。”武欣欣说,“现在很多报纸厂家在买曼罗兰的单张纸设备,这其中就有解放军报社、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江西日报报业集团等,这些集团都在多途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