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包装安全已成为食品行业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江苏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食品包装专家认为,我国应尽快完善食品包装安全监管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从包装环节保障食品安全质量。
相对于国外,我国在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较为滞后,不过近年来,这一状况得到改观。但在我国食品包装材料领域,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应用实践涉及较少。研究表明,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已成为食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并成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一个新的关注点。几乎所有的包装材料内的成分都会发生迁移,包括塑料、玻璃、陶瓷、搪瓷、纸、金属等包材的成分等。影响成分迁移的因素很多,例如,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质、食品性质、接触面积、接触时间、温度、光照和其他因素等。因此,健全风险管理制度,系统性地建立风险管理模式的监管架构,对于推动和优化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苏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食品包装专家认为,为完善食品包装安全监管的风险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第一,需要做好食品包装材料风险信息采集和识别工作。应采集和识别与食品包装材料产品检验监管相关的信息,包括国内和进出口在内,涉及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危害且需及时识别、研判、处置的安全质量影响要素。要做好这项工作,需从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关注企业自控与监管制度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企业自控不够规范,部分企业对原料和辅料的安全质量控制处于弱势,有的对辅料的化学成分不甚了解;包装材料的可追溯性的系统管理较弱。二是关注添加助剂的使用风险。几乎所有食品包装都不是单一材料成分,添加助剂的规范使用和监测尤为重要。三是关注国内外安全限量差异。有时对于少数有毒有害成分,国内法规标准尚未做相应规定,但是欧盟或者美国等却有明确限量。这点特别是对于企业出口食品包装的管理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而言,尤其需要关注。四是关注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设定的风险。如国内外对于迁移试验模拟物的选择和模拟测试条件有所差异,其中以食品的总体分类、油性食品包装迁移试验模拟物的选择、迁移条件诸如温度和测试时间等模拟条件的设定等几项较为突出。五是关注企业产品出口的风险。若食品包装作为产品不在国内盛装食品而直接出口,从目前的监管流程来看,容易带来监管漏洞,无法确保其满足输入国的法规标准要求。
第二,做好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这点至关重要。针对存在的风险,结合食品包装材料的产品特点,企业和监管部门可分别建立风险分析与评估系统。依此,一是健全食品包装风险信息搜集网络,渠道涵盖周期抽查、市场监督、进出口监管不合格、境外通报召回信息、出口退运、政府通报、伤害案例、技术法规标准等信息,以及媒体舆情、企业报告、消费者投诉等系统信息平台。二是按照科学方法,根据食品包装产品风险危害发生的概率、范围、产生及产生后果的危害程度等要素,形成预测评估文件。三是借鉴国外经验做法,系统性地整合规范风险评估措施,递交材料,包括化学、毒理学、环境安全学资料等方面,特别是将此融合于QS评估体系和出口食品包装备案管理模式的工作之中。
第三,完善基于风险预警的检验监管措施。可以考虑对食品包装实施二维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即企业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建议根据食品包装产品的风险要素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基础,结合后期监督管理,建立《食品包装企业风险管理等级验收评价细则》,并推广实施。一是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内部,发布食品包装质量安全风险警示通报。二是向生产企业或相关行业组织发布风险警示通报,提醒下游食品企业或消费者及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三是更广范围发布警示公告,并采取风险和危害的强制性处置措施。
了解更多请关注 国内资讯http://www.bz-e.com/html/bzxw/dome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