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推进出版业转型发展是出版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5   浏览次数:1956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出版业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即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出版又好又快增长。系统研究出版转型的客观原因和内在根据,理性分析出版业转型的典型特征和变化趋势,从而顺应转型、主动转型,力争在转型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就成为出版业必须面对并认真回答的时代课题。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结构转变,一是需求结构的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的转变,三是投入要素结构的转变。就出版业来讲,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即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出版又好又快增长。从目前出版业的发展轨迹看,以实现出版事业的整体繁荣和出版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出版转型,鲜明地表现出五大时代特征,即出版理念的变革是出版转型的核心指标;产品结构的重塑是出版转型的主要内容;出版形态的数字化是出版业转型的最新表征;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出版业转型的关键步骤;产业人才的多元与升级是中国出版业转型的基本要求。

  出版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性

  (一)推进出版业转型发展是出版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从总体上看,出版业仍然面临和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出版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时间并不长,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从根本上普遍建立,集约化程度较低,风险意识和市场应变能力较差;从产业发展上看,产业规模较小,赢利模式单一,出版原创不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较少,整体实力较弱;从转型发展看,基础设施落后,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业态创新滞后于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产业链不完善,发展后劲不足等。总之,出版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产业结构、供需结构、人才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

  (二)推进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适应现代科技进步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转型期。在以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之外,以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发展势头已超过传统产业。以数字出版为例,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为200亿元人民币,2007年为360亿元,2008年达到530亿元,2009年为750亿元,而2010年为799亿元。由于数字化浪潮所带来的产业融合的日益加剧,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的界限被渐次打破,内容行业逐渐被纳入更为宏观的服务业范畴,并不断产生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伴随着产业融合的加深,将出现“复合出版”的局面,即同一内容可以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等多种载体发布,最大限度地延长出版物的产品线,实现内容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重复投入,降低出版成本。对于传统出版业而言,这既是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技术的严峻挑战,任何一个不能顺应时代、转变发展方式的出版企业,无疑将走向被淘汰的末路。

  (三)推进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增长的需要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文化交流的增强,社会阶层继续分化细化,读者的需求也日益显示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近年来,出版物产品极大丰富,但由于受读者阅读趣味分散的影响,出版物个体产品的受众面都相对不大,加上手机、互联网、数字图书馆、手持阅读器等多种阅读方式的出现,读者的阅读更加方便快捷,对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对出版产业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企业除对读者加以细分,进行较之以往更为精准的市场需求把握外,通过多种方式和多层次形态,满足受众(读者)对传播内容多样化的要求,使受众获得更加及时、更多角度、更加真实、更有深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阅读体验,便显得越来越重要。打造全媒体出版产业链,成为每一个出版企业做强主业的战略选择。

  (四)推进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具有“软实力”的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塑造世界秩序。不充分重视“软实力”,就会坐失发展的良机。打造与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家文化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作为文化产业重要一环的出版业,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推进出版“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不断改进其具体实施战略,实现国与国之间文化的相互沟通、理解与互惠,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现实课题。

  出版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推进出版理念的“绿色”转型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来,可持续发展就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内容:“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一方面,要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对“需要”所造成的对未来环境的危害加以限制。对于出版业来讲,这种“需要”指的是产业发展的需要,“限制”则是指对于支持发展的资源、环境所构成的浪费或破坏的限制,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出版所指向的“资源”除了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有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所指向的“环境”除了显在的自然环境,还有潜在的人文环境,未来出版产业发展需要的能力一旦被突破,将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更主要的则是对构成人文环境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产生直接影响。

  出版业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密集型的产业,图书的制造和运输都要付出高额的成本,地球上被砍伐的树木中,有40%被加工成纸浆,最终成为书本、杂志和报纸。各地每年都有大量积压在库房的图书,有的甚至直接从印刷厂转至造纸厂,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树立并倡导绿色出版理念,既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出版行业自身进行技术革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的需要。绿色出版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立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文明型、节约环保型的编辑出版形态。推行绿色出版,必将成为未来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在实际运作中,拒绝低级庸俗,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倡导绿色内容,是绿色出版的主题。此外,再生纸、循环纸的使用,环保柔印、按需印刷技术的应用,电子阅读器的研发,网络书店的建设以及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多种出版方式的推进等,都是绿色出版理念的具体实施行为。目前,加拿大已经有115家出版社承诺只使用再生纸或者FSC(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纸张,向出版业展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绿色解决方案。如今,绿色革命正在全球出版业稳步推进,倡导新型绿色出版理念,也是出版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推进体制机制的现代转型

  目前,出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还是体制问题,出版业要走产业化道路,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做大做强并承担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重任,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进行的出版体制改革,正是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层面全面推进出版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步骤和环节。不论是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主,进行从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转变,还是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这样的探索和努力都是出版产业化的必要举措。纵观十几年的改革实践,通过管办分离,出版单位初步成为市场主体,内部活力得以激发,出版事业和产业得以较大发展。当前,我们应紧紧抓住已经取得的积极成效和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有利时机,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要按照李长春同志“三改一加强”的指示精神,遵循产业化建设的思路,加快健全出版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要渐次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格局,加快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专利等要素市场的建设,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国有出版企业相互参股、兼并、联合、重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出版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推进产品结构的市场转型

  经过数年的调整,出版业在产品结构上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市场图书和外向型图书的比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在效益实现上过分依赖教材教辅的局面依然严重,以主业抗风险的能力还很薄弱,产品结构市场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推进产品结构的市场转型,应着力从两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不断加大品牌创新的力度。要求出版企业基于各自在某些出版物上的质量优势、规模优势和特色优势,努力找准市场定位,通过挖潜和发挥现有的人才、资本和文化资源潜力,打造具有独特个性的地方文化品牌,推出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品牌,开发具有国际市场潜力的世界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从而以品牌立社、以品牌立市、以品牌立书、以品牌立人,通过稳步扩大品牌出版物的数量,进而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二是打造富有特色的出版物。在内容创新上走追求独特与唯一的道路,力求选题内容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即立足专业分工,拓展优势资源领域的产品内容,做到人无我有;横向比较与纵向挖掘相结合,实现对信息的重新组合,做到人有我新;找准市场契入点,寻觅独家视角,发出独家声音,做到人新我特,依靠不断提升策划意识和策划水平,逐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形成竞争实力。

  (四)推进传统业态的数字转型

  出版产业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双重作用,加速着出版产业、资本、媒介和市场的融合。这种时代变革不仅直接导致出版业态的转型、出版理念的更新,而且直接影响到出版企业微观机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无疑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它包括产业链的重组、经营模式的创新、结构组织的再造、业务功能的调整等。因此,树立正确的“大出版观”,推进传统出版向以创意和服务为特征的数字形态转型,既是出版业能够在新的发展条件下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前出版业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对此,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出版产业的科技含量,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出版产业与高科技的融合,加大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上的应用,努力推进出版领域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着力鼓励出版创新,支持大型出版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引进科技人才,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推进出版人才的优质转型

  培养大量人才是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就不可能出现人才,对此,体制改革只是能解决人才产生的可能,还需要在机制、政策和激励制度上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文化人才的转型应把握这样的原则:人才培养要由数量转向质量,人才引进要由刚性转向柔性,人才激励要由单一转向多元,使人才队伍日趋年轻,创新型人才成为主体,高端人才显著增多,国际化人才崭露头角,复合型人才突破瓶颈,滚动式、阶梯式、链状人才队伍结构逐步形成。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APP(中国):武汉你好 我们一直在一起 年减130吨用纸量 台湾麦当劳启动餐饮业史上最大的「包装革命」
江西理文生活用纸10号机成功出纸 银鸽生活用纸添新丁——本色纸研发生产成功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