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有很多需要我们记忆的事件。在这一年中,有无奈之下的破产,有积极进取的联盟,有不同形式的收购,有按需业务的拓展……在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印刷行业上演着自己的悲喜剧。
虽然2011年印刷行业噩耗频传,但这是印刷业分流的必然结果。为那些有优势、有活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的印刷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破产
日本地方法院宣布筱原印刷机破产
2011年7月8日,东京地方法院宣布决定停止株式会社筱原(注册资金1,000万日元,法人代表是筱原轩夫)的民事再生手续。同时,发布保全管理此公司财产的命令。因此,此公司的破产手续预计大约1个月之后开始。
深深扎根于数字化印刷的柯达也备受破产传闻的困扰
2011年9月30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柯达已聘请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进行业务咨询。由于众达律师事务所在破产以及资产重组方面享有盛名,市场上再度引发了对柯达可能破产的疑虑。
受此消息影响,9月30日柯达股价一度下跌了68%,直到收盘时才略有反弹,但仍收于每股78美分,处于38年来最低点。单日柯达市值蒸发超过3亿美元。
柯达公司盘后立即出面辟谣,发表声明说公司承诺履行各种义务,没有任何申请破产保护的意向。发言人称,“公司没有递交破产保护申请的意图。”同时,柯达也证实已聘请众达律师事务所一事,但声称只是为公司提供法律咨询。
众达律师事务所实际上除了向客户提供破产服务外,还有一项重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改善融资的咨询服务,包括发行新债、增发新股以及要求股东换股等业务。然而,市场信心已经非常脆弱,辟谣消息并不能挽救柯达股价的大幅下跌。
德国印刷巨头曼罗兰申请破产
11月25日,在与一个潜在投资者最后阶段的谈判失败后,全球第二大印刷设备生产商,从事印刷业务超过160年的印机巨头曼罗兰公司向位于德国奥格斯堡的司法管辖区法院申请启动破产保护程序。
据了解,资金链断裂是导致其申请破产保护的直接原因,但网络媒体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深层原因。对此消息,海德堡、高宝等业内巨头十分震惊,它们对这一消息并不感到惊喜,而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更深远的忧虑。因为他们面临着相同的困境。
不过,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对于曼罗兰的前景表现得积极乐观,至少在曼罗兰澳大利亚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史蒂夫·道威尔看来,他们运作良好,依然强大。而最新的消息是曼罗兰已经获批贷款5500万欧元。
结语:印刷企业的分流将是今年的一大特点,因为会有更多的印刷企业退出市场,破产企业很可能比2010年更多。而这将会为那些有优势、有活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的印刷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就印刷链条上各类企业而言,较为明显的是很多细分专业的印后公司逐渐倒闭,有更多的印刷企业会把印后工作放在自己厂内完成,不再外包出去。但同时,随着小公司的倒闭,那些具有全面装订能力的印后加工厂商将有机会壮大自己。
——·收购
多年来,收购一直是印刷行业内的一个主要趋势。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实力雄厚的公司收购弱势企业,接管他们的客户、员工和设备是非常合乎逻辑的事情。
2011年见诸报道的印刷行业收购行为,其中,芬欧汇川收购麦利考斯基公司及莱茵纸业,美国瑞帕有限公司收购威斯康星州标签印刷企业阿拉丁标签有限公司,莫霍克精装纸公司收购特种合成纸和数码纸供应商布拉沃解决方案公司……收购皆属于同区域内的同行企业之间发生的收购。
丹麦古龙颜公司收购意大利柔印制版设备供应商德格拉夫,柯达公司收购日本东京应用化学工业公司凸印版材业务全部资产,施乐公司接连收购两家以互联网及软件为核心业务的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沃特沃尔和英国的纽菲尔德IT公司……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产品相同或者相似,体现的是收购方在服务与产品方面的向外延伸,但企业在产品体系上并未发生本质变化。
2011年12月12日晚,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冠华”)也传来喜讯——大族冠华全盘收购日本筱原。大族冠华继上海电气集团之后,成为中国第二家进行海外并购的民族印机企业,为2011中国印刷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盟
传统胶印日渐衰落,数字印刷生机勃勃,为了生存,印机企业必须快速调整,它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数字印刷市场。于是,这种着眼于数字印刷的合作成为今年印机巨头合作的一大方向。
2月23日,海德堡和理光公司宣布结成全球战略合作关系。两家公司将首先在全球共享销售网络,销售理光全系列生产型数码印刷产品。他们的合作体现了胶印和数字印刷的合作,胶印在行业未来发展中还会发挥重要作用。最终,海德堡将会与理光公司合伙在关键市场上建立专业服务体系。
2月24日,柯尼卡美能达与柯达达成全球分销协议。柯达将在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销售柯尼卡美能达的相关数码印刷机,同时还将提供来自该公司的相关零配件。
3月1日,高宝与当纳利宣布将联合开发、生产和销售新一代压电数码喷墨印刷机。根据协议,当纳利将允许高宝使用自己的数码成像技术。
在4月的德国数字媒体展会和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胶印巨头曼罗兰和数字印刷巨头奥西频频推出融合传统胶印和数字印刷于一体的印刷方案。
——·拓展
发展,是企业永恒不变的话题,为此,企业运用多种手段,拓展自己的业务则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2011年,也是企业拓展业务的一年。值得关注的是,图书按需印刷成为企业跨国拓展的一大方向。
4月19日,亚马逊日本分公司宣布推出了图书按需印刷服务。这项服务扩大了顾客的选择范围,也使那些无法批量出版的书籍能够被重新印刷。该业务为其他地区的出版商提供了进军日本市场的方式,降低了由于跨国运输和本地仓储所带来的风险,顺利地把图书推向日本图书市场。
无独有偶,8月,世界上最大的图书按需印刷企业闪电源有限公司正式开展了在澳大利亚的业务。据悉,该公司的生产设施设在墨尔本,但其业务运作仍然在美国,其接待的客户性质不一,既有专业出版商,也有自助出版人。
闪电源有限公司已成为继维斯塔印刷之后,在澳大利亚开展业务的美国第二大在线印刷企业。维斯塔去年进军澳大利亚很成功,它的工厂也设在墨尔本,其目标群主要是小客户。
——·关闭
7月,当纳利正式关闭其位于美国爱荷华州艾德瑞吉市的工厂,279名工人将因此受到影响;7月,当纳利关闭威斯康星州梅纳沙市的图书印刷和装订工厂;夏季,当纳利位于南本德市的工厂关闭,100多人将失业;今年早期该公司还关闭了科罗拉多州格里利市的电话簿印刷厂。
除破产之外,随着当纳利发布的一系列公告,“关闭”成为2011年不可遗漏的关键词之一。
2011年,对于当纳利经营有所改善,但仍关闭多家工厂的情况,美国方城商会主席泰拉·邦妮认为这是由于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转变:“整个印刷行业都在改变,我们需要做的是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大规模关闭工厂前,当纳利已经先行在一些新领域有所布置。5月19日,该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其收购了嵌入式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索力克公司的部分股权,并达成协议,共同开发新一代一体化电源解决方案产品。此举表明该公司正式进军印刷电子市场。
当然,客户需求的变化导致印刷产能过剩也是该公司关闭工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