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不时从行业内传来消息,深圳的部分中小印刷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有的企业陷入半停产状态,有的企业甚至被迫关门歇业。有业内人士反映,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深圳,很多地区的印刷企业也是如此。难道这仅仅是行业利润太低不足以维持下去造成的吗?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利润低只是一个方面,就深圳而言,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外部环境不好,欧美消费不振,国际局势动荡,订单减少,是很多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现状——市场低迷,小企业开工不足
八卦岭是广东深圳中小印刷企业的聚集之地。一位刚刚去过深圳的企业家回来说,现在那里的很多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境地,不少有三四台机器的企业只有一两台在正常运转。这位企业家感叹:“昔日活力无限的八卦岭悲观之气弥漫,订单不足、价格搏杀正将不少企业逼入绝境。”
江苏昌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明告诉记者,他的一位亲戚在福建厦门办了一家印刷厂,这位亲戚对今年印刷业的状况表示担忧,因为据他所知深圳今年有部分印企歇业了。
广州一位销售数码机企业的老总在其微博上写道:“有很多八卦岭的印刷企业搬离那里了,我认识的就好几个搬走了。”
与此同时,深圳东莞也有好消息传来,据《东莞日报》报道,东莞市企业计划在万江街道的严屋社区投资6亿元建设该市首个包装品及印刷品产业园。该产业园已完成规划评估,并被纳入2012年东莞市重点建设项目。
有业内专家认为,东莞目前制品、包装以及印刷品行业企业丰富,但竞争实力和具有相当规模品牌的企业数量偏少,如果以产业的形式建设,会对东莞包装以及印刷品的产业链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原因——出口红利下降速度比预期快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进出口逆差达到近10年来单月最高值。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速的下滑。再加上欧、美在国际贸易中对中国的围、堵、卡、压,以出口贸易为主的轻工业受冲击尤为突出。
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在媒体上撰文表示,中国出口下降如此之快,说明全球尤其是欧美消费不振。在出口红利消失时代,内需能否提升,产品质量是否上升,制造业能否从低端走向中端,绝不仅仅是口号问题。
杨明认为,今年我国的出口形势较为严峻,为出口产品提供包装印刷的企业订单也会减少,开工不足,从而导致整个印刷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减少。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自2011年以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25个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22%,相应的企业用工成本也就上升了,包括外贸企业的用工成本都上升了,而且外贸企业用工成本幅度比一般的其他行业上升还要更快一些。这样客观上加大了外贸企业的经营压力,特别是给一些小微企业带来比较大的困难。相对来说,这个时候大企业承受能力就比一些小微企业强。
北京科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熙芳表示,包装印刷是服务性行业,全球经济形势不佳,直接导致国内出口缩减,印刷包装必然受到影响,这对印刷包装行业确实是一个严峻考验。
出路——增值服务,将传统印刷与新技术结合
对于印刷行业而言,既然定位在服务性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配套,在这种多变的市场中,要如何构筑“安全护栏”,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呢?从全球印刷行业结构转变来看,企业只有跳出印刷做印刷,创新发展方式和赢利模式,加快转型,才有可能找到适者生存之路。
有专家建议,企业多和相关客户交流、沟通,从中挖掘“生机”,突破自我局限的旧有格局。比如,有的印刷企业就从印刷主业衍生出为制造商提供仓储物流服务这一环节。印刷企业的供应链、产业链有多长,值得业内人深挖。
据记者了解,目前,有业务的企业也面临着利润太低和招不到人的窘境。但有的企业为什么在同样市场的境况下,订单就很充足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最近他接触到一家包装印刷企业,这家企业的老板在做包装主业的同时还为客户提供说明书的印刷和设计制作,那是个大订单,印刷量非常大。
其实这不是个案,但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一个企业怎么为客户服务的问题,将印刷延伸到服务,把自己的产业链做长,通过服务增值企业业务,也就是行业一再提到的“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不失为企业赢得订单的制胜法器。
当然,还有别的生存法则。杨明表示,在设备满足的条件下,企业开发相近业务也是一条出路。另外,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行业洗牌是必然的,对企业而言,活下来才是真理。因此,这时候要收拢五指保自己。
兆迪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服务部的田雨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着新的发展变革。与其被迫变革,不如坦然接受变革。一方面要在新业务上做好市场和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做好制造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提升。否则连眼前这块蛋糕守住都困难!”
还有人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未来的中小印刷企业除了走专、精、特的道路,还可以成为数码印刷“集散地”。广州那位销售数码机企业的老总就表示,将来八卦岭会成为数码印刷集中地,取代原来的传统印刷。
此外,还有一个现实不能忽视,就是在市场需求不旺的时候,争夺订单就变成了企业之间的一场战斗。
对于价格战,杨明认为:“产品价格在巿场竞争中仍然是重要因素。价格与市场大小、产品寿命周期、竞争强度关系密切。企业产品定价应釆取何种策略,追求数量还是利润,在不同的产品阶段应各有侧重。定价的基础不外乎感知价值、成本加价。特殊情况下需要变通,销售是结果导向。”他的看法颇有哲理,值得行业人士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