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巴蜀万里行采访团来到广汉经开区内的四川华侨凤凰纸业公司时,看到了厂区里盛开的鲜花,和一个高大的烟囱。不禁疑虑:“成都边上能够竖起这样一个烟囱?”采访之后,疑虑尽消,这工厂其实很环保。
这是一家以生产高档涂布白板纸为主的企业,年产值过10亿元。这种纸张用于食品、药品、服装等的包装,“质量达到沿海同类产品的水平,填补了四川造纸行业没有A级涂布白板纸的空白。”公司副总经理杨志明介绍说。
走进造纸车间,几乎闻不到异味,也看不到几个工人。“我们采用的是从美国引进的全自动化设备,过去可能需要三四千工人,现在只需要千把人。”杨志明介绍,从碎解到洗涤到细分筛选,再到一张张纸出来,分割成客户所需要的大小,直到送进仓库,都是自动化的先进流水线。
这条生产线的最大优点,是节水。过去这个厂生产1吨纸大概要用150吨水,而现在只需30吨,节省120吨水。
节能、环保,这是造纸行业的新追求。“工厂所用80%的电能,来自生产过程中的蒸汽回用”,造纸过程中的高压蒸汽通过发电机组发了电,余下的蒸汽通过管道再进入锅炉,然后蒸汽再次输送到发电机组进行循环发电。这种余热发电,杨志明称之为 “一汽两用”,“一年可以节省2000吨标准煤。”
站在污水处理池前,记者得知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瑞典技术,“处理出来的清水80%可以回到工厂用,剩余的也达到国家环保二级的标准,可以养鱼和种花。”
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这家造纸厂还有一样“变废为宝”的产品,就是把污水处理中余下来的污泥和造纸余下的边角料,制作成工业用纸,用于五金、一些工业产品的装箱包装。
杨志明算了一笔账,工厂每天造纸至少产生20吨的垃圾,如果不处理的话,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制成工业用纸后,省内就能消化完这种“特殊产品”,“虽然利润很低,但一个月可减少几百吨的垃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