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品收藏热的大环境下,“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价格一路上涨,尤其是“老宣纸”,呈现出“纸比金贵”的现象。清末民国的老宣纸,四尺规格的,仅一张的价格就早已经过万元。
宣纸正宗产地是安徽省泾县。陈国平是泾县文房老字号“陈文堂”的传人,他说,现在藏界有说法是“藏金不如藏纸”。他说,“乌鲁木齐市民沈春林10年前无意间积存下来的七八十刀宣纸(一刀为100张),就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和财富。这样一刀宣纸如今市价已达一万多元了,并且还在不断增值。”
陈国平介绍,目前业内默认的期限是5年以上即可以称之为“陈纸”。宣纸存的时间越久远,随着“火气”消退,更易于墨色的浸润变化,因此受到书画家的追捧。他谈到,目前规格最大的是10米的宣纸,这样的巨幅宣纸,制作过程中需要30多人同时手工操作,且只有大约1/3的成功率,因此即便是刚刚出厂的新纸,价格每张也在1万元以上。如果是这样尺寸的老宣纸,其价格也就可想而知了。一张四尺的上世纪60年代末的老宣纸,现在市场价最低五六百元一张。
宣纸价格一涨再涨,有人疑为炒作。陈国平认为,不能完全否认炒作的因素,但从更多的角度来看一看,就会发现这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和土地有关的农产品价格都涨得厉害。如果宣纸价格不变,那么原材料和人员就会流失,长期的流失必然会造成原材料不足、价格上涨。”
陈国平表示,与宣纸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其价格或许正在趋于合理的过程中。“老宣纸的收藏刚刚开始,由于存世量稀少和供求关系紧张,其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