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加入WTO有助于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有助于沿海地区的外商投资 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开展再投资,实现产业梯度转移,从而有助于西部大开发。这是值得商榷的。加 入WTO是市场行为,是全球化浪潮冲击的产物。发西部并不是市场行为,而是从国家民族长远发 展大局出发的计划行为,是以国家为整体的行为,这两种行为的逻辑之不同有如水火,不可能同 时采用。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全方位、无"门槛"地对外开放,意味着中 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我们知道,统治这个全球经济的是数百或最多数 千家巨型跨国公司,各国的资源和生产基地都将成为跨国公司组织的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各 国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对本国经济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也就是说,开不开发中国西部的决策权 也许将落到跨国公司手中,而跨国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资源开采地来进 行开发。在跨国公司的眼里,如果中国西部的资源足够丰富,比如说有中亚地区那样庞大的石油 储备,那么不需要中国政府进行引导,它们自动会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建设输油管线和炼油设 施。反之,如果中国西部的资源分布得比较散,资源的品质不高,运输成本又降不下来,根本比不 上非洲腹地或南美,比不上土耳其或俄罗斯远东地区,那么就算我国政府全力引导,它们也不会 理睬。因为一家全球500强之列的跨国公司可以调动的资本远远大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它所计算的收益也不是蝇头小利,而我们所能用以引导的却只能是蝇头小利。至于外商投资有 没有可能将设在沿海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中西部,这个问题其实上面已经讨论过了。如果深圳的 劳动力和西部的劳动力价格相差无几,而深圳的交通、通讯、电力、金融等服务行业又远远好于 西部,那么很难想象有什么理由要把沿海的工厂关掉开到内地去。美国、日本的跨国公司之所以 要将产业转移到菲律宾、印尼、泰国、中国,是因为国家边界筑起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人 的巨大工资差距,而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又不可能自由流动到发达国家去。如果可以的话, 我想,代替七十年代以来的一轮轮产业转移浪潮的可能是一轮轮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 民的浪潮,正如中国每年春节过后中西部民工潮涌向沿海一样。这意味着,如果说跨国公司谋 求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行为,无意中开发出了"四小龙"、"四小虎"的话,那恰恰是因为有非市场 的国家边境存在,恰恰是因为劳动力不可以自由流动。如果存在一个一切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 的全球统一大市场的话,那么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全球社会结构和地区的双重高度两极化。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加入WTO不但不能促进中国西部的开发,甚至 有可能促使中国东部的西部化。因为在全球格局中,真正称得上"东部"的只有美、日、欧地区, 其它世界各地都将成为它们的"西部"。
然而,在讨论西部大开发时,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正如 人们没有搞清楚西部为什么落后一样,人们也并不了解,东部之所以能靠市场机制发达起来, 是因为有一个非市场的边界存在,这才能成为国际资本的"开发对象"。东部现在自我感觉很良 好,但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东部无非是在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价值链中占据了一个 边缘性的位置而己。不仅如此,随着人民币的坚挺,随着这一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在 此地区生产的成本也在上升。一旦单位生产成本上升到可以抵消工厂迁移的成本,那么跨国公 司将此边缘性位置转给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印尼、泰国等地的可能性就会突显出来。那时候,东 部才可能明白,喝别人做的肉汤还得看别人的眼色,最好还是自己煮肉汤。君不见,亚洲金融风 暴所到之处,亚洲的"东部"一夜之间沦为无人理睬的"西部"吗?
有一位东部地方官员的发言很值得回味。他说,"上海有国际级的 港口等基础设施,可以成为西部和世界市场沟通的物流中心;在人才培训和经济管理等方面有 丰富的经验,这些也可以贡献给西部地区;作为资金和信息中心,上海也可以提供西部在这方面 所必需的服务;目前上海已经吸引了上千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和外资打交道、招商引资方面累 积的经验也可以和西部分享,将来甚至可以和西部一起去海外招商,然后共同到西部投资。"很 显然,这位官员并不了解,吸引外商的不仅仅是上海善待外商,更重要的是上海在交通信息方面 的优势,加上人才和人口全国流动带来的低工资优势。前者是西部所不可能具备的,而后者则 是东西部差不多的。因此,他的讲话充其量只是表达了上海的善意,却无意中流露出上海做稳了 跨国公司桥头堡的自满。
其实,在一片吵吵嚷嚷的西部开发声中,类似的论调是主流。人们 常常不假思索地以为,把东部经验复制到西部就是西部大开发,并且据此来制订相应政策。例 如中组部提出,从二○○○年起到二○○九年,每年选派四百至五百名西部地区和其它少数民 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人事部提出,要 组织海外留学人员围绕西部开发进行考察,提出建议,洽谈项目;制订人才智力引进政策,引导 东部地区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西部建设等。问题是,按照纯市场机制来引进人才的话,西 部是否能出得起跨国公司的人才价格?如果不能的话,自然而然的结论就是,一流人才到国外, 二流人才到沿海,三流人才到西部。
西部地方领导人的开发观念也停留在复制东部上。因此谈到西部 开发,西部地方领导人就急于建机场、修铁路、公路,搞开发区,以迎接东部企业和外资企业到 西部来投资,复制出一个东部来。这种需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工程固然可以带来西部一时 的繁荣,但如果不能形成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话,如果不能吸引到足够的跨国公司 的生产基地的话,那么所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就无从回收,就可能会成为地方和中央的 巨大的财政包袱。当然,即使如此,当任领导是可以留下政绩工程的,只是苦了后任领导,苦了当 地百姓,也损害了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固然,如果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复制东部上,而是扎扎实实 地追求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改善西部生态环境,这些工程也是需要的,但是 在方向、规模、地点选择、时机把握及筹资方式等方面都将极大地不同于现有模式,而这种新模 式是必然与WTO理念不尽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