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闻出版总署首个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分中心,上海市绿色认证检测中心于2011年5月挂牌。上海市绿色认证检测中心暨上海质检站常务副站长任兴春介绍,目前其检测范围已经从出版物检测扩展到了包装装潢产品检测,未来目标是为长三角印刷带的印刷企业提供质量检测服务。记者也曾参观过其位于金山开发区的检测中心,先进的检测设备、优质的检测队伍、国际化的检测技术和环境,无不令其成为出版物质量检测机构中的佼佼者。但任兴春提出,目前资金短缺问题是困扰其发展的最大屏障之一,也令质检工作束手束脚,难以发挥出质检的最大效果。
对此,江苏省出版物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江苏质检中心)主任李学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此表示了极大认同。他谈到,目前质检中心的资金用途主要包含3个方面:新型环保检测设备以及配套检测仪器的购买费用、检测人员的薪酬费用以及维持中心正常运营的水、电、办公场地等成本。其中,由于环保检测区别于以往常规检测的不同之处是除采取物理检测外,还需要采取化学检测手段,因此对检测设备提出了高要求。据了解,引进设备的费用包括国际先进环保检测设备以及配套的分析设备的费用,检测材料的费用,还有组建实验室的桌椅、试验台等基础设施以及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通风、排水等设备。所有费用加起来资金缺口巨大,其中资金缺口最大的要数办公场地的费用。
以上海质检站为例,任兴春介绍,上海质检站在建立初期,投入资金巨大,而且每年都在追加投资,如若不投,质检站的检测能力就会停滞不前,要想扩大检测能力和范围就要投入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检测报告的准确性是质检站的生命线,只有注重实验室的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出具的报告才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任兴春说,而如果这一切全部运营的费用均由上海质检站自身承担目前来看确实困难。
上海质检站也在发挥自身优势,寻找着出路。一方面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的同时,也本着开门办质检的精神,积极探索,努力积极开拓市场,正在探索一条为印刷企业向海外市场走出去承接外单提供检测服务的新路子。任兴春介绍,随着上海质检站这两年检测能力和检测范围的不断扩大,检测任务也多了起来。除了如两季教材的监督抽查和评比等一些政府委托的检测项目外,现在也在接受一些印刷企业“找上门”来做检测的任务。
据了解,企业主动做检测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将检测报告作为自己发展的“敲门砖”,从而拿到相关的认证;另一类是在与客户发生纠纷时,将检测报告作为佐证材料。目前第一类情况是上海质检站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承接国外订单的印刷企业出具国际认可的检测报告。质检站希望借此更好地融入市场,赚取发展所需的“第一桶金”。
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质检中心主任郑建军呼吁,各相关部门能够协调起来、建立大质检观的概念,将检查和制约相结合。不但更有利于开展质检工作,而且通过共同的重视以及各级政府资金上的补贴令质检站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