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是PVC塑料制品和塑化剂(增塑剂)方面的权威专家、国际高分子协会胶黏剂分会主席、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雷景新教授,应中国商业联合会邀请,在其举办的“酒类流通管理暨塑化剂(增塑剂)和有机污染物及违禁品管控高级研修班”上,就“食品中塑化剂(增塑剂)的来源、毒性原理及检测处理方法”、“白酒生产过程中塑化剂(增塑剂)的避免和替代方法”等课题向参加高级研修班的人员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分析,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而酒既是特殊商品又是特殊食品,台湾“塑化剂”风波和“酒鬼酒”风波,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谈到塑化剂(增塑剂)替代方法的问题,雷景新教授说: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塑料制品,绝大部分是PVC制品。PVC是氯乙烯单体聚合制备而成。在PVC生产过程中,采用汽提提纯工艺,严格控制氯乙烯单体残留量,单体残留量(VCM)达到国家标准,生产出来的PVC树脂就是无毒的。
PVC既然是无毒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毒的PVC塑料制品?雷景新教授解释说,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生产PVC塑料制品时,厂家选择使用了有毒的增塑剂。雷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增塑剂是一类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的添加剂,是世界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助剂之一,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亚洲地区增塑剂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但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主增塑剂主要为邻苯类产品,其在许多性能上特别是卫生、低毒性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环保的要求。目前,我国九成以上PVC软制品仍使用传统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果不彻底改变PVC塑料制品的现状,白酒“增塑剂事件”的出现,乃至啤酒、饮料、月饼、各类食品佐料如酱油、食醋和医用输液器、输血袋等有毒增塑剂超标的事件的出现,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正是因为邻苯增塑剂的滥用,已经让我们在生活中几乎无法找到“洁净无毒”的塑料制品,这决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