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印刷企业的老总认为,追求绿色印刷认证是无奈之举,不认证企业必死,认证后也未必如愿,大家普遍对认证后企业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
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广东等省考察经济发展问题时强调,鉴于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中国经济必然要在发展方式转变上打造“升级版”。其简明含义即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在印刷行业中,实施绿色印刷就是打造本行业在发展方式转变上的“升级版”,印刷企业理应积极参与和践行。
“狂热”行进浮躁渐显
绿色印刷战略在中国实施时间不长,但已初见成效,例如已经通过绿色印刷认证的印刷企业普遍采用了环保型的印刷材料、数字工作流程、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等技术,不断优化工艺,有效地减少了“三废”的排量。有人推算,全国整个印刷行业实施绿色印刷后可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的1.5%。对降低环境噪音、减少粉尘排放、改善数百万印刷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都将功不可没。再如,2012年,全国30%的中小学教材,共1000多种,约2亿册均实现了绿色印刷,有效保障了2亿多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众多相关文件也在陆续下发,上百家印刷企业取得了绿色印刷认证证书。
我国绿色印刷觉醒较迟,起步晚,与发达国家比尚有较大差距。实施绿色印刷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要有紧迫感,缺乏热情是不行的。但在实施绿色印刷进程中,有关部门仅对部分企业进行了概括的宣传贯彻,并没有让企业深刻理解绿色印刷的含义,轰轰烈烈的开始换来的是拖沓的行进。众多企业在狂热地追求绿色印刷认证时,也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浮躁,让人倍感忧虑。主要表现为:
1.热情中带有一定被动性。当2011年绿色印刷在中华大地开展时,多数印刷企业积极性不是很高,一般都处于等待观望状态。近两年来,取得绿色认证的印刷企业不足200家,这在全国10万多家印刷企业中比例太低。但随着行政主管部门对印刷企业承印绿色环保标志产品门槛的制定,企业危机感顿生,为顺应潮流,纷纷“积极”参与绿色印刷企业的认证。单就笔者熟知的陕西来讲,2012年下半年以来,几乎所有书报刊印刷企业均口头或书面申请参评绿色印刷企业认证。一些小规模的印刷企业尽管资源紧张,也在千方百计申报参评。表面上看,绿色印刷认证行动热火朝天,但在与诸多申请参评绿色印刷认证企业的老总交谈后,笔者发现,不少老总认为,追求绿色印刷认证是无奈之举,不认证企业必死,认证后也未必如愿,他们最大的忧虑是产能过剩、竞争残酷的局面难以改变,大家普遍对认证后企业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更谈不上如何乘着绿色印刷认证的东风扶摇直上了。
2.热情中带有一定表面性。据了解,一些申报绿色印刷的企业,并不是实实在在地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而是敷衍应付,甚而弄虚作假。部分企业表现为对送检的材料偷梁换柱,即使经检测不合格后,也会重新制作,直至合格为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更多的印刷企业将获得绿色印刷认证,但其质量将会参差不齐,难免有鱼目混珠之辈。若这种表面性的浮躁不彻底根除,绿色印刷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