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印刷业的基本状况
2005年底,当时全国有各类印刷企业97391家,从业人员340万人(包括复印打字业户);工业总产值3326.7亿元。2009年底,全国有各类印刷企业101,566家,从业人员378.31万人,资产总额7,968.72亿元,2009年印刷总产值6,367.73亿元,利税总额603.87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439.13亿元。4年间印刷企业数量增加了4.6%,从业人员增长11%,总产值增加了91%。说明印刷业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印刷加工业务及相关服务更加趋向聚集,部分其他印刷品印刷业务和专项排版、制版、装订业务逐渐整合到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印刷产业集约化程度得到了提高。
三大产业带继续优化,区域分工更加合理。环渤海产业带形成以出版物印刷为重点的生产基地;长三角产业带形成以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广东省成为外商投资主要地区和对外加工贸易的重要基地。三大产业带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借势发展,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促进了我国印刷业协调发展。
据统计,全国年印刷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印刷企业数量为1,818家,占全国1.79%;从业人员73.40万人,占全国19.32%;总产值2,793.41亿元,占全国43.87%,利税总额269.63亿元,占全国的44.65%。这些企业尽管数量不多,不到全国的2%,却创造了接近一半的产值和利税,是我国印刷业发展的主力军,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明显,是下一步我们调控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
我国印刷业目前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也十分显现。主要表现在:
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一是印刷企业大的不强、小的不精,多数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尚未形成规模骨干企业。目前,我国最大规模印刷企业年产值二十多亿元,不及我国印刷总产值的1%。全国印刷百强企业年产值总和也仅占全国印刷总产值的15%。而在日本,日本凸版和大日本印刷两家企业年产值之和则接近日本印刷总产值的一半。二是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印刷复制业发展迅速,占全国产能的3/4左右,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内资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外商投资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强。
自主创新能力后劲不足。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取得自主创新重大突破已过去20多年,当代世界先进的印刷复制核心技术,特别是数字印刷等仍然掌握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手里,高端印刷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在新形势下,如果不重视印刷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过去已经缩小了的差距将会重新拉大,这必将会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印刷业市场服务面很广,但目前仍处于被动的委托加工型,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印刷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少,产品附加值低。印刷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大部分是原港台企业转移后带来的老客户,新市场增加较少。
行业总体素质较低。在面临数字网络新技术全面融合的形势下,印刷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