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近代西夏文泥活字第一人”——武威西夏学术专家孙寿龄“复活”了西夏泥活字印刷术,由此证明了泥活字印刷术的确属于中国人发明。近年以来,孙寿龄又潜心研究泥活版画,并耗时大半年时间制作出了泥活版画,由此填补了国内外活字印刷泥活版画的空白。
“泥活字”确属中国人发明
“之所以研究泥活版画,还得从泥活字说起。”8月22日,72岁的孙寿龄抚摸着自己亲手制作发明的《泥活版画集》说。
根据介绍,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之一即印刷术,但尽管在《梦溪笔谈》中有关于“活字鼻祖”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文字记载,活字字模却没有考古发现。由此,多年以来,国际学术界便向我国印刷术提出挑战:韩国人认为,他们有铜活字,有世界上最早活字印刷的实物证据,因此要做泥活字“申遗”。西方一些媒体也声称,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在公元15世纪发明的。一时间,关于泥活字的争执与争议不绝于耳。
1988年9月的一天,时任武威市博物馆副馆长的孙寿龄和同事在亥母洞寺遗址清理残存文物时,发现了西夏文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下卷)。孙寿龄分析研究后发现,《维摩诘所说经》具有“行距不直、笔划变形、着墨不均、偶有断笔”等活字印品独有的特征,与雕版印品有明显区别。孙寿龄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比对、辨析后判定:《维摩诘所说经》不仅是活字印刷品,而且是泥活字印刷品!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孙寿龄决定亲手复制出泥活字,再用这些泥活字印书。孙寿龄运用《梦溪笔谈》中记述的方法,反复摸索实验,用3年多时间,终于成功烧制出泥活字,复原了有6400多字的泥活字印本《维摩诘所说经》(下卷)。
孙寿龄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文物专家和西夏文化研究专家的高度评价。国内学术界首先肯定了《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是泥活字版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孙寿龄研究成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史金波称孙寿龄是“近代西夏文泥活字第一人”。2002年10月,孙寿龄被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特聘为学术委员。2007年6月,孙寿龄的《泥活字的制作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绝无仅有的一项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