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皮包装  真空包装机  礼品包装盒  瓦楞机  光电传感  钉箱机  缠绕机  包装  废纸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进口出口 » 正文

关于新闻纸行业的发展和加入WTO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1999-10-29   来源:中国包装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1069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关于新闻纸行业的发展
  新闻纸是造纸工业的一个大品种,世界上新闻纸总产量占纸及纸板总产量的12%。而我国的新闻纸产量仅为纸和纸板总量的3.79%,而且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照需要安排生产,列为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供需与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即使有少量进口也只是品种上调剂与补充的需要。
  因为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九大国有新闻纸生产企业的技术装备陈旧落后,品种质量档次不高,生产效率很低,企业社会负担沉重,成本高,企业缺乏资金,更新改造无力进行。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报刊出版业高速发展,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国产新闻纸难以达到高速彩印的要求,加上国外新闻纸低价倾销,由此报社就向国外大量进口。
  这一冲击,给国企各厂造成极大的困难,80万吨(1996年)的生产能力一下降到70万吨(1997年),其中九大纸厂产量降到59万吨。造成普遍的开工率不足,停机转产,虽然降价但仍难以销售,企业大量积压,资金流转困难,员工下岗,亏损频频出现。这是国企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转到市场经济受到市场激烈竞争的冲击,和国企产品质量难以满足报社新的要求,成本售价缺乏竞争力,以及国际纸商低价倾销所致。
  国家对新闻纸行业采取了许多支持与鼓励的措施,使反倾销得到胜诉,又实行限制性滑准税的税率,部分收购国企积压的库存,报协号召报社帮助纸厂共同克服困难。同时企业也作了最大努力,尽可能在自己的条件下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并抓紧企业的改革和营销,缓和了企业的困难。同时,国内第一家外资新闻纸企业(上海韩松潜力纸业有限公司)投产,使国企领悟到企业必须进行改制与改造,提高竞争力,才能对付国际与国内的竞争,否则无法生存,更不用说发展。于是各企业更新改造的要求更加迫切与强烈,国家也意识到新闻纸行业长期得不到改造的后果是严重的,把造纸行业特别是新闻纸企业的更新改造摆到首要的地位。
  1999-2000年先后三批,以贴息贷款支持新闻纸众多的项目。如:南平纸厂引进当代最先进的幅宽5.5m,车速1800m/min高速纸机,已于去年初投入运行,收到很好的效果;广州纸厂进口幅宽6.4m改造后车速可达1200m/min的纸机,已于去年7月正式投产,效果显著;齐齐哈尔纸厂引进的纸机与南平相同,已接近完工即将投入生产;岳阳纸厂采用引进的3940mm纸机以680-750m/min生产新闻纸,质量与成本均具有竞争力,单机生产达7万吨/年;吉林纸厂#10纸机的改造使纸产量将提高一倍,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江西、石砚二纸厂,已定进口6.4m,1600m/min带微涂布的高速纸机;宜宾纸厂也已批准有9万吨的新项目。这样原国有九大新闻纸厂,除鸭绿江纸厂外均有当代新技术装备项目,这是国企新闻纸行业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全面的更新改造。同时,新加盟的山东华泰公司进口二手6.04m,1200m/min的纸机新闻纸生产线安装已进入尾声,即将投入运行。又有浙江锦江公司5万吨/年的生产线即将投产。据闻龙岩纸厂也有增产改造的安排。这些新的生产能力总量将达到140万吨/年左右,单机生产规模达14万吨/年,有4台达20万吨/年(计:4台进口最新纸机、3台进口二手纸机、2台改造纸机、1台国产纸机)于2003年将全部形成投产能力。
  国内企业的这一轮改造,无疑将改变我国新闻纸行业的面貌,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初步的条件。但是国内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技术装备的刷新,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的改制、改革方面下功夫。要实行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要进一步规划企业的改造与发展,提高企业与单机的规模水平(企业规模应是30万—50万吨,而单机规模应是20万吨/年)。各企业一定要解决原料基地问题,要有稳定的质量好而成本低的原料来源。应发展自营丰产林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完全控制在企业手中(国外木片成本15-20USD/m3,现国内高达50USD/m3以上,如能自营减轻税后可降到25-30USD/m3)。要降低能源成本,采用热电联供(供电成本降到2美分/kWH,供汽成本5—7USD/吨汽)。要十分重视节水,努力抓紧降低水耗(国外新闻纸水耗包含DIP在内15-17m3/吨纸)努力降低纤维原料、能源的单耗,要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国外新闻纸机总效率为92%,生产能力大致是48.8g/m2为800kg/cm.d左右,最高达1100kg/cm.d,而我们目前老的生产设备仅300kg/cm.d。实物劳动生产率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指标,国外新闻纸行业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大致是700-1000吨/人.年。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使企业成为绿色、清洁、花园式工厂。我认为国内企业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和资金,在这次更新改造完成之后,应紧接着进行第二阶段的技术装备的更新,使一个企业至少应有2台当代先进的高速生产纸机,每台20万吨左右,企业规模达到40万吨左右。有了这样的基础,加上现代企业机制,才能与国际同行竞争。希望在不远的时间里,能够看到国内新闻纸行业布局合理、绿色原料自给、技术装备先进、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而且在企业管理方面能与国际接轨,不仅能在国内销售,也可以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国家规定在加入WTO之后进口的新闻纸,第8年的关税税率从现在的15%降至5%,而其它品种则在3-5年内将现行税率降至5%-7.5%,在政策税制上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国内企业进行改制、改革与改造,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当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也必然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二、关于外资投资中国新闻纸行业的问题
  这个问题,专家们多次研讨,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现在是改革开改的年代,国家建设发展资金不够,吸引外资也是融资的一个渠道,可以解决中国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增加国内的生产量,减少进口,提供社会就业的机会,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外资的引进,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对国企加速改制改革与改造具有促进的作用。认为对吸引外资不要阻挡,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引进。另一种意见是,吸引外资到中国发展新闻纸的作用与优点是无可否认,但是新闻纸是国家的一个重点品种,国内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从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刚刚转到市场经济,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无法与外资企业相比较,所以不给国企的改制、改革、改造的机会与条件,就大量引进外资,那无疑是使国企处于强势下的不平等的竞争,这必然导致企业无法生存,不用几年,国企就会在新闻纸行业中消失,代之以外资企业,这是不可取又是不公平的。所以应该适度有效地控制外资引进的规模与速度,这样可以既有外资企业的引进,又可以让国企抓紧进行自身的改制与更新改造,给国企时间与空间的条件。经过改造使国际竞争力有了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放宽对外资引入的规模与速度,控制大致得当。这样,国企新闻纸行业既得到改制与改造和提高竞争力的时机,又使外资的引进适度而逐步达到按要素的引入规模与适度。整个国家新闻纸行业两翼齐飞,将出现一个平衡竞争有序的局面。
  我想,开放应当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总的政策导向国家已明确,这里就有个不同行业、品种、形式、地区、时间以及发展规模与速度等问题。国家虽已有开放引进的产业政策,但具体品种和引进进度均应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需要及利弊去分析而确定。在选择二种不同意见时,我赞成后者。而且对外资的引进,特别是新闻纸一定要考虑布点的合理、规模的适度、技术的先进、引入时间的安排、国内需要的平衡等方面的问题。但我赞成总供给应大于总需求,可以形成竞争与适应发展,还要考虑原料、能源、环保和水资源等等。有不少国际上大的企业都想投资到中国,甚至想控制中国来占领新闻纸市场,我们应当特别慎重与警觉。
  三、加入WTO对新闻纸行业的影响
  第三个问题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将对进口实行进一步的开放,并降低关税,对于国企新闻纸来说会有更大的影响,应当作出具体的分析。
  国内对新闻纸的需求情况。从1998年起我国新闻纸需求的上升幅度很大,国内生产经历了1996—1997年的困难,国家从宏观上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反倾销与滑准税率以及打击走私),提高了质量与改进了管理,降低了成本,使生产量有一定的上升从而使报社能够接受,故新闻纸的进口量1998年降到23.64万吨,1999年24.26万吨,占当年消费量145万吨的17.0%。2000年国内生产的新闻纸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总产量为145.5万吨,而且进口量为21万吨,占当年估计的消费量150万吨的14%,象这种情况应当还属于正常的。随着国内企业更新改造之后产量将大幅度增长,品种质量也有大的改善与提高,国内报社一定会欢迎与接受国内生产企业的供应。据预测2005年的消费量为240-250万吨,而国内生产能力在2003年即可达到这个水平,所以加入WTO之后从供需方面看,大量进口新闻纸可能很少。
  品种、质量状况。国内生产总量中,符合高速彩印的品种与总量逐年增长,目前约占35%,到2003年时可提高到60% 以上,然而老的生产技术装备会淘汰一部分和改造改进一部分,其产品品质也将比原有的提高。再是国内报社对新闻纸的品种、质量的需求也不是一律高档的,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国内生产不同的品级的新闻纸供应不同的报社,甚至同一份报纸使用的纸有时也有不同的品级与质量,譬如节假日与平时不一样,封面彩色版与内页又不一样,这是由需求、售价和供应状况决定的。所以,在品级、质量方面不是所有报社均会去进口新闻纸,何况国企经改造后新的装备生产高档新闻纸的比例逐步占主要地位,故加入WTO之后在品种、质量方面也不会引发大量进口。
  供应价格情况。有调查表明,国产纸价在1998年之前明显高于进口纸。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国际新闻纸价处于低位,二是有明显的倾销行为所致。1999年国际纸价略有上升,进口纸完税后的价格与国内纸含税价格相比略为上升,这时反倾销胜诉又实行滑准税,新闻纸价国外略高于国内。2000年开始国际纸价飙升,而国内纸价按照我国国情虽有上升但属合理价位,与国际纸价普遍高于国内纸价拉开了距离,因而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联系方式:0579-82057115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章程 | 网站制度 | 首批重点电商平台 | 评选专题单页 | 荣誉证书 | 世界包装组织成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TOP100 | 中国商业网站100强 | 浙江电子商务10强 | 首批重点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 法律顾问
包装网竞价推广 | 广告服务 | 广告中心 | 客服中心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荣获2017年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