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走访,以前看到的是冒烟的企业多,现在看到的则是贴封条的多,关厂门的多。”前不久,某地一位政府官员说。
这位人士称,近几年环保督查力度不断加大,频次越来越密,许多企业被定性为“散乱污”关停了,还连累了不少小企业。“个别地方政府的确简单粗暴了,环保督查一来,除了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其他企业都一关了之。”
尽管原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多次表态,坚决反对环保“一刀切”,但一些地方政府依然我行我素。
在某地,许多厂门上被贴了封条,让停产整顿。事实上,只是因为环保督查组要到了。
在某建筑工地,尽管已经做到了“六个”(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出入车辆100%冲洗、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物料堆放100%覆盖),但还是被责令停止施工。
“没办法。等着政府开口了才能开工。”该工地负责人说。
某地一家企业生产车间的大门上,贴着“停产整顿”的条子。
今年6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检查地方有没有存在环保“一刀切”的问题。“如果企业都关了,这也是问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有关负责人说。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1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去产能、去杠杆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一刀切”。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专题警示教育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表示,“一刀切”行为是生态环境领域中的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有效遏制、及时消除。
李干杰表示,针对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和重点任务,分类指导、施策、依法监管,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坚决遏制假借生态环境等名义开展违法违规活动。
生态环境部已明确,在民生、“散乱污”企业整治、错峰生产等六个领域禁止“一刀切”。
禁止民生领域“一刀切”,坚持民生优先、充分保障,积极稳妥推进清洁取暖,确保群众温暖过冬、清洁取暖;积极稳妥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和餐饮、洗涤、修理等生活服务业污染治理,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
禁止“散乱污”企业整治“一刀切”,科学制定、严格执行“散乱污”企业界定标准,实施分类分步有序监管。
禁止错峰生产“一刀切”,细化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差别化管理,重点对高排放行业中不达标或不满足环保要求的企业实施错峰生产。
禁止考核算账搞 “一刀切”,正确对待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注重日常工作落实和政策落地,注重平时调度预警提醒。
禁止监管执法“一刀切”,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禁止以督察为由“一刀切”,把工作做在平时,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不得采取集中停产整治措施。同时,各地要压实党政责任、加强信息公开、畅通信访举报、规范自由裁量权、严肃追责问责,强化禁止“一刀切”的保障措施。
李干杰表示,将严肃执纪问责,认真查办问题线索,抓住“关键少数”,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并将组织环保“一刀切”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