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的“华交会”大幅度压缩了机电、五金矿产、医药化工等商品的参展,着力突出轻工工艺和纺织服装两大类传统商品,但开幕头4天,海外客商到会人次和出口成交额却均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两 成,累计成交已达3.89亿美元。
荟萃了“杉杉”、“雅戈尔”等名牌服装企业的宁波交易团,八成以上出口订单来自纺织轻工类商品;南京一家望远镜生产企业展位前,甚至出现了印度尼西亚和韩国客商当场给本国打电话要求汇款、 中国外销员同时通知企业备货的热销场面……这一方面显示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减退,国际市场进一步复苏;另一方面说明以原材料加工、劳动密集为特点的传统商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中 国最具魅力的优势出口商品。
“我们生产、销售这些商品,可以说真正具备人力、资源、技术和规模优势。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完全可以更充分地到国际市场施展拳脚。”山东淄博美琉玻璃(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副总经理孙慧说。
这家企业以600多种琉璃工艺品第一次亮相“华交会”,展示出淄博制作琉璃700余年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而从10年前起就届届参加“华交会”的浙江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则以 52种丝绸成衣新产品吸引客商,并醒目地打出了贴近欧美文化传统的商品品牌。
去年,浙江省实现出口128.7亿美元,比1998年猛增18.5%,其中近一半由纺织轻工商品创造。外贸专家程世昌认为,浙江这种经济结构和出口模式在华东地区很有代表性,随着我国加入 WTO、被动配额逐步取消,其优势必将进一步显现。同时,这一领域的国别竞和商品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只有不断提升轻纺商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品牌效应,才能站在新的制高点上争得市场份额。
程世昌说,鉴于轻纺行业大多为中小企业、集体私营企业,因此要特别注意推动它们开拓国际市场。这样既增加了出口,又锻炼了企业。
去年,浙江义乌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个体户将“分店”开到了南非约翰内斯堡;温州从事鞋类和低压电器开关产销的私营企业老板,也将“触角”伸到巴西圣保罗,开始优势产业的跨国经营。有关部门应 采取措施加强服务,让更多的传统商品借“入世”之机开拓更广阔的出口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