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推进,纸业的关税大幅下调,这使得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国家高关税政策保护下过着“小康”生活的(制浆)造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造纸行业从始至终避开由巨额投资和丰富森林资源支持的发展路线所带来的“三小一大”(即木浆比重小,企业规模小,中高档纸生产能力小,环境污染大)的问题,命名企业在商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洋纸”凭借其质量和成本优势,接二连三地冲击我国的中高档纸市场,已使得部分(制浆)造纸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而“航空母舰”——世界纸业的大型跨国公司如金光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性投资则更让众多的企业感到危机四伏。我国造纸业如何提升竞争能力呢?这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造纸业竞争力来源
什么是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1985《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提到:所谓的竞争力指的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的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M.E.Porter在《竞争优势》中也认为:虽然企业在竞争中出奇致胜的具体方法有许多,但最终可以归纳为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即低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企业在竞争中利用其差别化所获得的竞争优势称之为差别化优势;企业利用其低成本获得的优势就称为低成本优势。
纵观世界纸业,我们可以发现:造纸业的竞争能力也不例外地来源于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只不过造纸业的低成本主要通过降低木材纤维成本、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及节约能耗降低能源成本等途径获得,而差别化优势主要由产品质量差别、产品品种差别、产品性能差别和产品附加值差别形成的。
2 我国造纸业竞争力提升的基本思路
2.1 降低产品成本获取成本优势
2.1.1 实行林纸一体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降低木材纤维成本
制浆造纸企业要降低产品成本,首先在于木材纤维的低成本。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林业的投资不足,没有使用先进的营林方法,木材生长周期长,出材晚,出材率低,木材生产成本高,从而导致木材纤维的成本也很高;另外,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稀缺,制浆企业所需的木材纤维缺口很大,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纸浆及废纸,且进口量逐年递增,这部分木材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由于木材纤维原料(木浆)的价格需求弹性小,易使纸的价格波动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成本优势。我国制浆企业若想拥有稳定的、低成本的木材纤维来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我国优越的地理条件(我国地处于最适宜人工林生长地带)和低廉的农村劳动力,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广泛运用高科技营林育林方法如基因遗传工程,培育优生、优质、丰产林,实行林纸一体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制浆造纸企业要真正实现林纸一体化,就必须组建林纸集团。在林纸集团的组建过程中,企业必须关注以下问题:
(1)增强核心企业——制浆造纸企业的实力
林纸集团主要由两大层次企业构成:制浆造纸企业和营林育林企业,我们认为制浆企业是林纸集团中的核心企业,而营林育林企业属于紧密层企业。核心企业即制浆企业是整个林纸集团发展的基础,在林纸集团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林纸集团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的组织者,是使企业集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运转的指挥者。制浆企业在企业集团中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是建立在强大的实力基础上的。如果核心企业实力不强、优势不明显,集团就会缺乏发展后劲,规模扩大必然受阻,企业集团功能也将严重削弱。在已组建的林纸集团中,绝大部分的核心企业实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核心企业即制浆造纸企业规模小,资产存量少,产出水平低;二是企业债务负担普遍沉重,发展资本严重短缺。由于现有的核心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负债沉重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核心企业都反映资本紧张,相当一部分的制浆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了公认的警戒线。增强制浆造纸企业实力已成为组建林纸集团的关键。
(2).制浆造纸企业与营林育林企业之间建立资本纽带
在组建林纸集团时,为了保证集团的健康发展,制浆造纸企业必须以资本为纽带接纳营林育林企业,这样,制浆造纸企业就能以所有者或部分所有者的身份对营林育林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统一整个林纸集团行动,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实施战略重组,从而能使集团产生出巨大的“1+1〉2”的集团反应。以资本为纽带吸收营林育林企业要求制浆造纸企业有强大的筹资能力,因此,一些条件好,有发展前途的核心企业应尽快上市直接融资。
2.1.2 增加阔叶木造纸比重,提高营林产出, 进一步降低木材纤维成本
我国制浆造纸企业传统上以针叶材作为主要的制浆材(北方以落叶松为主、南方以马尾松为主),由于针叶材的生产成本高,它在压缩林业用地、降低林地投资、减少资金占用、早出材、早受益以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大大落后于以“北杨南桉”为代表的阔叶木比重,从而进一步降低木材纤维成本。
2.1.3 扩大制浆造纸企业生产规模(特别是单台纸机的生产规模),走规模经济之路,大力降低生产成本
决定制浆造纸企业成本优势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生产规模。随着规模的适当扩大,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下降,设备利用率和效益将会提高。更重要的是,这将有利于采用大型高效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减少废品损失,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通过DEA方法对我国经济规模进行分析可知,凡生产能力在10万吨以下的制纸企业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目前国际上已投入市场竞争的同类型企业,其年生产能力均超过40万吨,而我国制浆造纸企业的平均规模远远低于国际同类企业的规模。因此,制浆造纸企业当务之急是要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现阶段我国制浆造纸企业可同时采用“存量资产重组”及“内部扩张”的办法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存量资产重组的办法能大大缩短建设时间和投产时间,迅速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占领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鉴于目前我国有些制浆造纸企业的生产设备陈旧落后,如果对这部分生产设备进行存量重组,不利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制浆造纸企业在进行存量资产重组过程中,要着重对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规定单台纸机生产规模的最低要求,对那些生产设备已失去利用价值的企业,不应成为资产重组的对象。资产重组要强调“强强联合”;内部扩张的方法有利于制浆造纸企业直接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实施“蛙跳”式发展,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制浆造纸企业向世界各大资本市场大规模、多形式融资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2.1.4 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成本
相对于国外造纸企业而言,我国的制浆造纸企业不仅能耗高,而且企业能源自给率低,甚至有不少企业对制浆废液和其他“伴生能源”几乎尚未利用,能源浪费严重,其结果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现阶段,我国造纸工业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制浆推广连续蒸煮,间歇蒸煮冷放;造纸机采用新型脱水器材、强力压榨、全化纤湿毯、全封闭式汽罩、干网、袋式通风;推广制浆、造纸工艺过程及管理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推广白水封闭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纸浆和造纸废汽及纤维原料净化、筛选后的废弃物;调整结构、扩大废纸回收 利用;鼓励年产万吨以上的硫酸盐法及烧碱法制浆造纸厂积极回收碱和热能等。
此外,对于我国的制浆造纸企业,还要关注劳动力成本、化学药品成本的降低问题。
2.2 扩大产品差别获取差别化优势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本优势由于其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使企业不易长期保持,因此,制浆造纸企业更要注重产品差别化优势的培植。
2.2.1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获得产品差别化优势
目前造纸业最典型且最具竞争力的差别化趋势是由产品质量差别而造成的。我国的制浆造纸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做到:“以草为主”转向“以木为主”,增加木材纤维在造纸中所占的比重;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或替代现有的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多方提高企业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2.2 通过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品种的差别,获得产品差别化优势
为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求,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生产规模小、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制浆造纸企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增加产品品种的生产,从而提高产品品种差别化优势。
产品品种差别化优势是建立在柔性生产的基础之上(所谓柔性生产指的是企业能够快速组合各种制造资源,从而高效优质地生产出多种产品以适合市场需求),企业的生产柔性越高,其可生产的产品品种就越多,许多人认为品种的增加势必会降低企业的规模效益,其实不然,通过对我国造纸工业柔性生产的实证研究可知: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设备的规模越大,生产柔性越小。在一定生产规模水平下,设备的技术越先进,其生产柔性越高;劳动生产力素质越高,生产柔性越大;计算机一体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柔性生产。因此,造纸企业要通过增加产品品种获取差别化优势,就必须大力提高生产的柔性。如何提高生产柔性呢?
首先,尽可能选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由于越是先进的造纸机械,其工艺技术水平越高,对整个工艺过程的把握性和控制性越好,生产更趋于平衡,这就为扩大生产范围(即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生产柔性创造了条件。
其次,努力提高企业内部计算机一体化的程度,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生产柔性。研究表明计算机一体化程度每提高一个档次,就会引起生产范围(即产品品种)的巨大变化。目前许多企业内部的计算机之间是以孤立的状态存在,计算机之间并没有相互连接成“系统”,不能互通信息,这必然降低企业计算机一体化的程度,从而限制了产品品种的多样性。
再次,注重对工人特别是一线生产工人的专业化培训。由于工人的工作经验对柔性生产具有很大